《中醫詞典》解釋「微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微熱,中醫名詞,指輕微發熱,可見於多種疾病。

1.陽明裡實證的一種熱型。《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裡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2.輕度感冒之發熱,多在38℃以下。 3.指陰血虛所致之慢性、低度發熱,《證治準繩.雜病》:「有每遇夜身發微熱,……飲食如常,既無別證可疑,只是血虛、陰不濟陽,宜潤補之。」 4.指陰證發熱,《類證活人書》卷四:「身微熱,煩躁而赤,脈沉而微,此名陰證似陽。」 5.指五臟微熱。《景岳全書.雜證謨》謂:「治五臟之熱,當察微甚,如心經之微者,宜二陰煎、安神丸、天王補心丹、導赤散之類,皆可隨證酌用。」 6.臨床各科之感染性疾病(包括膠原性疾病)往往在病程的某一階段,均可呈現低熱。參見有關發熱諸條。

微熱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多見於感冒、腸胃炎等疾病。臨床上,微熱的表現多種多樣,有時僅表現為體溫輕度升高,但也有時會伴有其他症狀,如頭痛、咽喉痛、咳嗽、腹痛、腹瀉等。

微熱的治療方法因病而異。如果是感冒引起的微熱,可以通過休息、多喝水、服用感冒藥等方法來治療。如果是腸胃炎引起的微熱,可以通過飲食調理、服用抗生素等方法來治療。

如果微熱持續時間較長,或者伴有其他嚴重症狀,建議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