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微者逆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微者逆之

釋義與出處
「微者逆之」為中醫治療學重要治則之一,首見於《素問·至真要大論》。其核心思想在於針對病情輕淺、病勢單純之證候,直接逆向調整治療,即以藥性相反之方藥糾正病氣。例如:寒證投以溫熱藥物,熱證施以寒涼之品,屬「正治」(又稱「逆治」)範疇,與「甚者從之」(反治)形成對照。

理論基礎
此治則體現中醫「治病求本」與「陰陽調和」之原則。當病機明確且未見複雜夾雜(如真寒假熱、真熱假寒)時,可直接透過藥性之偏,逆向調節人體陰陽失衡。《內經》強調「微者調之,逆者正治」,即病情輕微時,宜以平和之法逆向調理,避免過度攻伐。

臨床應用

  1. 寒熱辨證

    • 外感風寒表證(微寒):以辛溫解表藥如麻黃、桂枝發散風寒,逆其寒邪。
    • 陽明經熱證(微熱):用石膏、知母等辛涼清熱藥,逆向清泄裡熱。
  2. 虛實調治

    • 氣虛輕證:以黃耆、白朮等甘溫補氣藥,逆其不足之勢。
    • 陰虛燥咳(輕度):選用麥冬、沙參滋陰潤肺,逆向緩解津虧。

與相關治則之區別

  • 反治(從治):適用於病勢複雜、出現假象(如「熱因熱用」),須順從表象用藥,與「微者逆之」形成對比。
  • 標本緩急:若病情雖輕但屬標急(如輕度出血),仍可能先治標,非拘泥於「逆之」。

經典支持
《傷寒論》中桂枝湯治太陽中風證,即屬「微者逆之」之體現:以辛溫解表逆向調和營衛,針對風邪初犯、病位淺表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