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維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維筋

維筋為中醫經筋理論中的重要概念,意指維繫筋的絡脈系統。根據《靈樞·經筋》記載:「其病……上引缺盆、膺乳、頸維筋急。」此描述指出,當維筋功能失調時,可引發缺盆(鎖骨上窩)、胸乳區域及頸部的筋脈拘急疼痛,顯示維筋與人體上肢及胸頸部的氣血運行密切相關。

從經絡學說來看,維筋隸屬於「十二經筋」的範疇。經筋是十二經脈之氣濡養筋肉、關節的體系,主要功能為聯綴肢節、約束骨骼,並參與肢體運動。維筋作為經筋的一部分,其循行路徑多與陽明經、少陽經相交會,故其病變常表現為以上經脈所過之處的攣急、酸痛或活動受限。

病因病機
維筋失調多因外感風寒濕邪、內傷勞損或氣血不足所致。風寒侵襲可使筋脈拘急;濕邪黏滯易導致氣血阻滯;而長期姿勢不正或過度負重,則會耗傷筋脈,引發維筋痿軟或攣縮。此外,肝主筋,若肝血不足或肝氣鬱結,亦可能影響維筋的濡養與舒展,出現「維筋急」的症狀。

臨床表現
維筋病變常見以下特徵:

  1. 局部拘急:如頸部僵硬、缺盆處牽掣痛,或胸乳區域肌肉緊繃。
  2. 活動障礙:上肢抬舉不利,或轉頸困難。
  3. 觸診異常:沿筋脈可觸及結節、條索狀物,按壓時痛感明顯。

中醫治療原則
傳統治法以疏筋通絡為主,針灸常取陽明經(如手三里、合谷)與少陽經(如風池、肩井)穴位,配合局部阿是穴,以鬆解筋結;手法推拿則運用㨰法、彈撥法鬆弛維筋黏連。內服藥多選用養血柔筋之品,如芍藥甘草湯加減,或袪風除濕的獨活寄生湯,視證型配伍運用。

總結
維筋是中醫解剖與病理的細緻觀察成果,其理論不僅解釋筋脈拘急的機轉,更為臨床治療筋傷病證提供依據,體現中醫「經筋相關」的整體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