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春月咳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春月咳嗽
春月咳嗽,為中醫病證名,指春季感受外邪(尤以風寒為主)所引發之咳嗽。春季風氣當令,氣候多變,人體腠理疏鬆,易受風邪侵襲;加之肝氣應春而升發,若肺衛不固,或內有伏火,則外邪易乘虛而入,導致肺失宣降,發為咳嗽。此證常見咳嗽聲重、頭痛、身熱等表證,亦可能兼見肺火或肺虛之象,治療當辨明病因病機,隨證施治。
病因病機
- 風寒外襲:春季乍暖還寒,風寒之邪客於肺衛,肺氣壅遏不宣,故咳嗽聲重、頭痛鼻塞。
- 肺虛風乘:素體肺氣不足,衛外不固,風邪乘虛內犯,咳嗽反覆,兼見氣短乏力。
- 肺火內鬱:肝氣升發過旺,或體內積熱,風邪外束而腠理不密,風火相搏,症見咳嗽痰黃、咽乾。
- 脾腎失調:肺氣久虛,累及脾腎,水液代謝失常,咳嗽日久伴見浮腫、小便短少。
辨證論治
-
風寒束肺
- 主症:咳嗽聲重、痰白稀、頭痛惡寒、鼻塞流清涕。
-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 方藥:金沸草散(金沸草、前胡、荊芥、細辛等),辛溫解表,化痰止咳。
-
肺虛風襲
- 主症:咳嗽聲重而無力,微熱頭痛,自汗惡風。
- 治法:益氣固表,疏風宣肺。
- 方藥:局方消風散(人參、茯苓、防風、川芎等),扶正祛邪並行。
-
肺熱兼表
- 主症:咳嗽痰黏色黃、咽痛、身熱微惡風。
- 治法: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 方藥:桑菊飲加減(桑葉、菊花、杏仁、連翹、黃芩),解表兼清裡熱。
-
脾肺氣虛,水濕內停
- 主症:咳嗽日久,痰多稀白,面浮肢腫,小便不利。
- 治法:健脾益肺,溫腎化濕。
- 方藥: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等)合六味地黃丸,補土生金,滋腎利水。
-
肝氣升逆犯肺
- 主症:春季咳嗆陣作,胸脅脹悶,痰少難咯。
- 治法:平肝降氣,潤肺止咳。
- 方藥:前胡、杏仁、海浮石、栝蔞仁等,以降氣化痰,緩肝木之亢。
相關名詞辨析
- 風寒咳嗽:專指風寒外襲所致之咳嗽,春月咳嗽可包含此證,但範圍更廣。
- 溫病咳嗽:春月亦多溫病,若咳嗽伴高熱、口渴,則屬溫病範疇,當從衛氣營血辨治。
春月咳嗽之治,重在順應春令生發之機,外解表邪,內調臟腑,尤需注意肝肺氣機之協調,使升降得宜,咳自平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