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萎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萎黃,病名。皮膚色黃枯槁不澤。見《證治心得》。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虛證。常兼神疲倦怠,語言低微,畏冷便溏,脈形無力等證。治宜培補脾胃,補養氣血。因蟲積引起者,則當驅蟲消積,再予補益。本證多見於貧血等慢性病。
萎黃,出自《證治心得》。《證治心得》曰:“萎黃者,皮膚色黃枯槁不澤也。”《醫宗金鑒》曰:“萎黃者,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故其色枯槁而無光澤也。”
萎黃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的虛證。《醫宗金鑒》曰:“萎黃之證,多屬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景岳全書》曰:“萎黃之證,多由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以致氣血不足所致。”
萎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皮膚色黃枯槁不澤,面色萎黃,神疲倦怠,語言低微,畏冷便溏,脈形無力等。
萎黃的治療原則是培補脾胃,補養氣血。《景岳全書》曰:“治萎黃之證,當以培補脾胃為主,佐以補氣養血之品。”《醫宗金鑒》曰:“治萎黃之證,當以健脾益氣,養血和營為法。”
萎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
萎黃的預防方法主要有:
- 飲食調養: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起居調養:起居要有規律,不宜熬夜,注意勞逸結合。
- 情志調養: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萎黃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貧血、營養不良等嚴重後果。因此,如果出現萎黃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