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猥退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猥退風

猥退風,古病名,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卷八,又稱「腲腿風」,屬中風類病證。其臨床表現主要以肢體偏癱、言語功能障礙(如失音或言語不清)為主,與後世所稱之「喑痱」範疇相近。

病名考源

「猥退」一詞,意指肢體萎弱無力、活動受限,而「風」則指此病因風邪侵襲所致。另有「腲腿風」之稱,「腲」指肌肉萎軟,「腿」指下肢無力,強調此病以肢體運動障礙為核心表現。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猥退風多因患者正氣內虛,風邪趁虛而入,導致經絡痹阻、氣血運行失常所致。風邪可偏中於經絡或臟腑,若影響舌本或喉嚨相關經絡,則見言語障礙;若痹阻肢體經脈,則見偏癱或痿軟無力。

臨床表現

  1. 肢體症狀:一側或雙側肢體偏癱、痿軟無力,甚則廢用,伴隨肌肉鬆弛或僵硬。
  2. 言語症狀:輕者言語含糊、重者完全失音,與「喑痱」(言語障礙伴隨肢體萎弱)相似。
  3. 其他兼症:部分患者可伴隨頭暈目眩、口舌歪斜,或面部麻木不仁。

辨證分型

  1. 風痰阻絡型:肢體偏癱、言語蹇澀,舌苔白膩,脈弦滑。
  2. 氣虛血瘀型:肢體痿弱無力,言語低微,面色萎黃,舌質淡紫,脈細澀。
  3. 肝腎陰虛型:肢體萎軟、筋脈拘攣,言語困難,頭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參考

  1. 內治法

    • 風痰阻絡者,宜祛風化痰、通絡開竅,方用《千金要方》所載續命湯加減。
    • 氣虛血瘀者,宜益氣活血、通絡起痿,可選補陽還五湯化裁。
    • 肝腎陰虛者,宜滋養肝腎、柔筋息風,方用地黃飲子加減。
  2. 外治法

    • 針灸取穴:肩髃、曲池、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里等以通經活絡;廉泉、啞門以利喉開音。
    • 推拿按摩:循經點揉或手法鬆解患側肢體,以助氣血流通。

猥退風屬中風範疇,歷代醫家對其論述多結合「喑痱」「偏枯」等證,強調風邪侵襲與正氣虧虛的相互作用,治療則需辨明虛實,標本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