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衛朝楝>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衛朝楝(清代)
衛朝楝,字去墀,江蘇青浦人,清代醫家,以針灸術聞名。其人性情樸厚,醫術精湛,尤其專注於經絡腧穴之研究。相傳曾撰著《明堂分類圖解》,系統整理針灸明堂之學,結合臨床實踐詳釋腧穴定位與主治,然此書未見傳世,甚為可惜。
學術背景與貢獻
- 明堂之學:
中醫「明堂」一詞,源自古代針灸腧穴圖示之統稱,泛稱人體經絡腧穴之圖譜。衛氏所著《明堂分類圖解》,推測應屬此類文獻,可能繼承《黃帝明堂經》脈絡,進一步歸納腧穴之性用,並輔以圖解說明。此類著作對針灸教學與臨床操作具重要意義。 - 針灸特色:
清代針灸學受前代《針灸大成》等經典影響,重視補瀉手法與穴性配伍。衛氏之術或結合當時盛行的「飛騰八法」「子午流注」等理論,強調時辰與經氣流注之關係,以提升療效。其臨床取穴可能注重「辨證選穴」,如風寒外感多取風池、合谷,脾胃虛弱則選中脘、足三里等。 - 學術傳承:
雖其著作佚失,然清代江南醫家多受溫病學派與經典針灸影響,衛氏之學可能融合地域特色,如注重「輕刺透邪」或結合藥灸並用之法。此類風格與同期《醫宗金鑑·刺灸心法》或有互通之處。
歷史評價
衛朝楝之生平記載雖簡,然其專注明堂圖解,反映清代醫家對針灸理論體系化之努力。其佚作若存,或可窺見當時經絡學說與臨床結合之具體實踐,今人僅能從殘存記載推想其學術精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