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衛分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衛分證

衛分證為外感溫病初起之證候,屬《溫病學》辨治體系中的表淺階段。其病機核心在於外邪(尤以風熱、溫熱為主)初襲人體,正氣奮起抗邪,邪正交爭於衛表,導致衛氣功能失常。

病因病機

  1. 外邪侵襲:多因風熱、溫熱之邪從口鼻或皮毛而入,首犯肺衛(肺主宣發衛氣,外合皮毛)。
  2. 衛氣鬱遏:衛氣本司溫煦肌表、防禦外邪,邪客衛分後,衛陽被鬱,不得宣散,故見發熱惡寒。
  3. 肺氣失宣:肺為華蓋,主衛外,邪擾肺系,可兼見鼻塞、咳嗽等氣機不暢之象。

臨床表現

  • 主症:微惡風寒(邪鬱衛表)、發熱(正邪相爭)、脈浮數(病位在表)、舌苔薄白(初起未入裏)。
  • 兼症
    • 頭痛身疼(衛氣受阻,經絡不利),
    • 咳嗽咽癢(肺氣上逆),
    • 口微渴(熱傷津液尚輕)。

證候特點

  1. 病位輕淺:邪在衛分,未入氣分,無裡熱證(如高熱、煩渴、便秘)。
  2. 病程短暫:若正氣充足或治療得當,邪從表解;反之則內傳氣分。
  3. 與傷寒表證之異:同屬表證,但傷寒多風寒襲表,惡寒重、口不渴、脈浮緊;衛分證屬溫病範疇,惡寒輕、熱象顯、脈浮數。

治法與方藥

辛涼解表:首重透邪外達,忌辛溫發汗(恐助熱化燥)。
代表方劑

  • 銀翹散(《溫病條辨》):主治風熱客衛,發熱咽痛明顯者,以金銀花、連翹輕清透表。
  • 桑菊飲:針對咳嗽較甚,偏重宣肺止咳。

傳變與轉歸

衛分證為溫病初階,其發展取決於邪正消長:

  • 順傳:邪解而癒(汗出熱退)。
  • 逆傳:若邪盛或正虛,可徑入營血(如「逆傳心包」),或內陷氣分(見壯熱、煩渴)。

衛分證之辨識,體現溫病學「先安未受邪之地」的防治思想,強調早期截斷病勢,為後續辨治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