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衛侶瑗>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衛侶瑗:清代針灸名家與脈學大家

生平簡介

衛侶瑗(生卒年不詳),字友玉,山西曲沃人,為清代著名醫家。其生平行醫事蹟雖記載有限,然現存文獻顯示,衛氏深諳脈理,臨床診斷精準,常能憑脈象預判病患生死,醫術為時人所重。其為人謙遜,不慕虛名,專注於醫道研究與傳承。

學術貢獻

1. 脈學成就

衛侶瑗對脈診有獨到見解,深諳《內經》、《難經》脈學精髓,並結合臨床實踐發展出自己的診脈體系。他強調「脈為醫之關鍵」,主張通過寸口脈的浮沉遲數、滑澀虛實等變化,綜合判斷臟腑氣血盛衰與病邪性質。其脈診特點包括:

  • 重視胃氣脈象:認為脈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並以此作為預後的關鍵指標。
  • 結合四時脈法:遵《內經》「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說,將季節變化納入脈診考量。
  • 精於危候辨識:擅長通過真臟脈、雀啄脈、屋漏脈等特殊脈象判斷病勢危殆。

2. 針灸專著《家傳纂要針灸全書》

此書為衛氏家傳醫學精髓之集大成者,內容涵蓋:

  • 經絡理論:系統整理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之循行與主治,並附個人臨床驗證。
  • 腧穴應用:詳細記載常見要穴的定位、刺灸法及主治病症,強調「穴貴精而不在多」。
  • 針法秘要:闡述補瀉手法如迎隨、呼吸、開闔等,並載特殊針法如透針法、溫針法等。
  • 灸療心得:提出因地制宜的灸法,主張山西地域多寒濕,宜重用灸法以溫陽散寒。

學術特色

  1. 脈針並重:衛氏診病必先切脈,後施針灸,主張「脈明而後穴準,穴準而後效捷」。
  2. 注重脾胃:受李東垣「脾胃論」影響,治療上重視調理中焦,針灸選穴常取足三里、中脘等脾胃要穴。
  3. 簡便實用:其著作語言平實,去繁就簡,便於實用,反映其「醫為仁術,貴在濟人」的臨床取向。

歷史評價

衛侶瑗雖不如葉天士、徐靈胎等清代大家名聲顯赫,然其學術紮根經典,兼具實用性,對山西地區針灸學發展影響深遠。《家傳纂要針灸全書》亦為研究清代民間針灸傳承的重要文獻,展現了當時地方醫家的學術風貌與臨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