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衛嵩>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衛嵩

生平考略

衛嵩,唐代醫家,生卒年及籍貫未詳,官至翰林博士。唐代翰林院除掌制誥詔令外,亦網羅各類技藝人才,衛嵩以醫術精湛入選,足見其在當時醫學界之地位。《新唐書·藝文志》記載其著有《醫門金寶鑒》,一作《醫門金鑒》,此書專論脈學驗證之理,惜已亡佚,僅能從書名推知內容當屬脈診專著。

醫學貢獻

脈學專著

《醫門金寶鑒》或稱《醫門金鑒》之名,顯露其書當屬總結臨床脈診經驗之要籍。"金鑒"二字暗示其內容精煉如金,可為醫門圭臬。唐代脈學繼承《內經》、《難經》與王叔和《脈經》傳統,衛嵩此作應是在此基礎上對脈象辨證做出系統整理與發揮。

翰林醫官體系

衛嵩任職翰林博士,反映唐代已將醫官納入翰林院體系。翰林醫官除為皇室服務外,亦有整理醫學典籍、培養醫學人才之責,衛嵩可能在這一制度下參與醫學教育與典籍編撰工作。

學術背景探微

唐代醫學發展蓬勃,官方設置太醫署掌管醫政,並分科教學。脈學作為診斷核心在此時得到系統化發展。衛嵩之作當與同時代甄權《脈經》、楊玄操《黃帝八十一難經注》等脈學著作相互輝映,共同構建唐代脈學理論框架。

歷史意義

衛嵩雖著作散佚,然其翰林醫官身份與脈學專著記載,為研究唐代官方醫學教育與脈學發展提供重要線索。其書名"金鑒"之喻,亦顯示唐代醫家對脈診經驗系統化、規範化的追求,是中醫學從經驗累積向理論昇華過程中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