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衛汛>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衛汛
歷史生平
衛汛,東漢時期著名醫家,一作「衛沈」或「衛沈」,河東(今屬山西)人,係醫聖張仲景之弟子。其學承仲景之術,並在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上有所發揚。據史籍記載,衛汛曾撰寫多部醫籍,如《四逆三部厥經》、《婦人胎藏經》及《小兒顱囟方》等,然多數已散佚。其中,《小兒顱囟方》部分內容尚存於《永樂大典》,後世學者曾予以輯錄刊行。
學術貢獻
- 《小兒顱囟方》
此書為早期中醫兒科專著,專述小兒生理病理特點及診療方法。書中論及「顱囟」之名,源於小兒頭部囟門未合,其生理特徵異於成人,故診治小兒疾病須顧及其體質特性。書中或載有辨證論治之法,尤重小兒外感熱病、驚風、疳積等常見病症,其論述可能影響後世兒科發展。 - 《婦人胎藏經》
此書專論婦科及產科疾病,如胎前產後調理、月經不調、帶下等症。書名「胎藏」二字,可能涉及胎孕藏養之理,強調婦人以血為本,胎孕乃氣血相搏而成。其內容或與張仲景《金匱要略》中婦人三篇相呼應,並進一步闡發婦科辨證要點。 - 《四逆三部厥經》
此書可能專論「四逆」與「厥證」,「四逆」指手足逆冷,為陽氣不達四末之證;「厥」則涵蓋寒厥、熱厥、氣厥等,與《傷寒論》中厥陰病篇有所關聯。衛汛或探討此類證候之病因病機與治法,尤其重視陽氣調和與經脈氣血之通暢。
學術思想
衛汛之學術思想承襲仲景,重視辨證論治,並結合臨床經驗加以發揮。其著作雖多亡佚,但從現存輯錄內容推測,其可能於以下領域有所建樹:
- 兒科專論:提出小兒「純陽之體」或「稚陰稚陽」之說,強調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之特性,治療上注重調和脾胃、清熱平肝。
- 婦科調養:重視氣血與衝任二脈之關係,可能論及情志對婦科疾病之影響,並強調孕期與產後調護之重要性。
- 厥逆證治:結合六經辨證,探討陽氣鬱遏、氣血逆亂所致之厥逆證候,治法或涵蓋溫陽、通絡、調氣等法。
後世影響
衛汛著作雖佚,然其學術觀點可能潛移默化於後世醫家,如唐代孫思邈《千金要方》中婦人方、少小嬰孺方等篇章,或間接吸收衛汛之論述。宋代《小兒藥證直訣》等兒科專書,亦可能受其啟發,進一步發展小兒辨證體系。
衛汛作為張仲景門人,其醫學成就反映漢代醫家對專科醫學之探索,尤其於婦、兒科及急症辨治領域,具有一定歷史意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