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春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春溫,病名。冬受寒邪,至春而發的溫熱病。見《溫疫論補註.諸家溫疫正誤》。《溫熱經緯.葉香岩三時伏氣外感篇》將之歸於伏氣溫病。以初起即現里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為特征。治宜清泄里熱為主,主用黃芩湯。兼惡寒頭痛者,治宜表裡兩解,用蔥豉桔梗湯加黃芩。熱入陽明,壯熱口渴,汗多,脈洪大,或潮熱譫語,腹滿便秘者,治宜清氣泄熱,或攻下泄熱,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熱入營血,或傷陰動風,參用風溫治法。

《增補詳註溫病條辨》卷一:謂本病屬新感溫病。《時病論》謂因新感外寒觸動伏氣而發。《類證治裁.溫症》謂或引動伏邪,或乍感異氣,當春而發。

參見伏氣溫病、新感溫病、風溫等條。

【原文】

春溫,病名。冬受寒邪,至春而發之溫熱病。見《溫疫論補註.諸家溫疫正誤》。《溫熱經緯.葉香岩三時伏氣外感篇》將之歸於伏氣溫病。以初起即現里熱症狀如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為特征。治宜清泄里熱為主,主用黃芩湯。兼惡寒頭痛者,治宜表裡兩解,用蔥豉桔梗湯加黃芩。熱入陽明,壯熱口渴,汗多,脈洪大,或潮熱譫語,腹滿便秘者,治宜清氣泄熱,或攻下泄熱,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熱入營血,或傷陰動風,參用風溫治法。

《增補詳註溫病條辨》卷一:謂本病屬新感溫病。《時病論》謂因新感外寒觸動伏氣而發。《類證治裁.溫症》謂或引動伏邪,或乍感異氣,當春而發。

參見伏氣溫病、新感溫病、風溫等條。

【釋義】

春溫是指冬季受寒邪,至春季發病的溫熱病。春溫的發病原因,有學者認為是由於冬季受寒邪,至春季陽氣升發,寒邪內伏,與陽氣相搏,形成伏氣,當春季陽氣旺盛時,伏氣被激發而發病。也有學者認為,春溫是由於春季氣候多變,人體易感風寒之邪,若不注意保暖,則易感受風寒,而發為春溫。

春溫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治療春溫,應以清泄里熱為主,可選用黃芩湯、蔥豉桔梗湯等。若兼有惡寒頭痛者,可加用蔥白、生薑、薄荷等辛涼解表藥;若熱入陽明,壯熱口渴,汗多,脈洪大者,可選用白虎湯、調胃承氣湯等清氣泄熱、攻下泄熱之品;若熱入營血,或傷陰動風者,可參用風溫的治療方法。

春溫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3. 飲食清淡,不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激動。
  5. 適當鍛煉,增強體質。

春溫是一種常見的溫熱病,如果出現發熱、口渴、心煩、小便黃赤、舌紅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