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神、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脈診精要:胃、神、根之探析

胃、神、根乃中醫脈學之重要概念,用以判別脈象之良窳,進而推測正氣盛衰與病情吉凶。

一、胃氣

胃氣,顧名思義,與脾胃之氣相關。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胃氣之盛衰直接影響脈象。《素問·玉機真臟論》云:「脈弱以滑,是有胃氣。」《素問·平人氣象論》亦強調:「人以水谷為本,故人絕水谷則死,脈無胃氣亦死。」可見胃氣之於脈象,猶如生機之於生命。

胃氣充足之脈象,表現為:

  • 從容和緩:脈來去自如,不急不躁,如春日微風拂柳。
  • 節律整齊:脈動均勻,無過快、過慢、過強、過弱之虞。
  • 柔和滑利:脈管彈性良好,血流暢通,無澀滯之感。

胃氣虛弱之脈象,則表現為:

  • 弦硬緊急:脈管僵硬,缺乏彈性,如按琴弦。
  • 細弱無力:脈搏微弱,難以觸及,如遊絲漂浮。
  • 節律紊亂:脈動快慢不一,強弱不等,如亂箭穿心。

二、神氣

神氣,乃人體生命活動之外在表現,與心神相關。心主血脈,故神氣之盛衰亦可從脈象中窺見一斑。

神氣充足之脈象,表現為:

  • 充實有力:脈搏飽滿,觸之有力,如江河奔流。
  • 柔和之象:雖有力但不剛硬,有彈性但不軟弱,如綿裡藏針。
  • 流利通暢:脈搏流暢,無阻滯之感,如泉水流淌。

神氣不足之脈象,則表現為:

  • 空虛無力:脈搏虛弱,按之即無,如枯木空心。
  • 散亂無章:脈動雜亂無序,難以捉摸,如風中殘燭。
  • 遲滯不暢:脈搏緩慢,血流不暢,如泥沼滯留。

三、根氣

根氣,與腎氣密切相關。腎為先天之本,藏精納氣,故根氣之強弱反映先天稟賦與生命力之強弱。《脈訣》云:「寸、關雖無,尺猶不絕;如此之流,何憂殞滅。」強調尺脈之重要性,因尺脈候腎,腎氣足則尺脈有力。

根氣充足之脈象,表現為:

  • 尺脈沉取有力:即使輕按難以觸及,重按仍能感受其搏動,如樹根深扎。
  • 脈象沉穩:脈位較深,不浮不躁,如山嶽穩固。
  • 持續均勻:脈搏持續不斷,強弱一致,如鐘擺規律。

根氣虛弱之脈象,則表現為:

  • 尺脈微弱無力:重按亦難以感受其搏動,如燈油耗盡。
  • 脈象浮散:脈位表淺,輕按即得,重按則無,如浮萍無根。
  • 斷續不均:脈搏時有時無,強弱不等,如風中柳絮。

四、胃、神、根之關係

胃、神、根三者,雖各有側重,然相互依存,共同構成脈象之整體。胃氣為根本,神氣為表現,根氣為基礎。胃氣充足則神氣自然充沛,神氣充沛則根氣得以固守;反之,胃氣虛弱則神氣萎靡,神氣萎靡則根氣動搖。

臨床診脈,需仔細體察胃、神、根之表現,綜合判斷病情之輕重緩急,預後之吉凶禍福。凡見有胃、有神、有根之脈,則知正氣不衰,病情雖重,仍有轉機;反之,若脈無胃、無神、無根,則示正氣已虛,病情凶險,預後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