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病,是指胃部發生的病變。

病因多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累過度等因素引起,導致胃氣受損,出現胃痛、嘔吐、腹脹等症狀。

胃病的症狀主要有:

  • 胃痛:胃痛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多表現為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質可為隱痛、鈍痛、灼痛或刺痛,疼痛程度可輕可重,可伴有腹脹、噯氣、噁心、嘔吐等症狀。
  • 嘔吐:嘔吐是胃病的另一常見症狀,多見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嘔吐物多為胃液,也可為食物殘渣或膽汁。
  • 腹脹:腹脹是胃病患者常見的症狀,多表現為上腹部飽脹不適,可伴有噯氣、放屁等症狀。
  • 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胃病患者常見的症狀,多表現為進食後飽脹、噯氣、反酸、噁心、嘔吐等症狀。

胃病的治療方法根據病因、症狀不同而不同,主要包括藥物治療、飲食調理、生活方式調整等。

  • 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包括胃黏膜保護劑、抑酸劑、促胃腸動力藥、中藥等。
  • 飲食調理:胃病患者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
  • 生活方式調整:胃病患者應戒菸戒酒,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情。

胃病的預防方法包括:

  • 飲食有節,不暴飲暴食。
  • 不吃過冷、過熱、過硬的食物。
  • 不吃過甜、過咸、過油的食物。
  • 不吃生冷、不潔的食物。
  • 戒菸戒酒。
  • 保持良好的心情。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胃病是一種常見病,但如果不注意治療,可能會導致胃潰瘍、胃癌等嚴重疾病。因此,胃病患者應積極治療,並注意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