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寒嘔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寒嘔吐,中醫病名,又稱寒嘔。是指因真陽不足,脾胃虛寒不能運化水谷所致的嘔吐。

《症因脈治·嘔吐論》中記載:「胃寒嘔吐者,其人畏寒喜熱,不思飲食,遇冷即嘔,四肢清冷,二便清利,口不渴,唇不焦,食久不化,吐出不臭,脈沉遲。」

胃寒嘔吐的臨床表現為:

  1. 畏寒喜熱:患者常常感到怕冷,而喜歡熱的環境。
  2. 不思飲食:患者對飲食沒有食慾,甚至看到食物就想吐。
  3. 遇冷即嘔:患者在受到冷刺激時,會出現嘔吐的症狀。
  4. 四肢清冷:患者的四肢冰涼,甚至感覺不到溫度。
  5. 二便清利:患者的大便和小便都比較清淡,沒有異常的顏色或氣味。
  6. 口不渴:患者不會感到口渴,即使大量飲水也不會感到舒服。
  7. 唇不焦:患者的嘴唇不會乾燥發裂,即使在乾燥的環境中也不會出現這種症狀。
  8. 食久不化:患者吃進去的食物很難消化,經常會出現腹脹、腹痛等症狀。
  9. 吐出不臭:患者嘔吐出來的食物沒有異味,而且顏色也比較正常。
  10. 脈沉遲:患者的脈象沉而遲,有時候甚至可以摸不到脈搏。

胃寒嘔吐的治療方法,主要以溫陽散寒、健脾和胃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附子、乾薑、白朮、茯苓、甘草等。

如果胃寒嘔吐的症狀比較嚴重,可以配合針灸治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神闕等。

胃寒嘔吐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避免吃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3.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4. 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5.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和治療胃寒嘔吐。

胃寒嘔吐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胃炎、胃潰瘍等疾病。因此,如果出現了胃寒嘔吐的症狀,一定要及时就醫,以免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