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黃

胃黃,又稱為胃疸,是一種以黃疸為主要臨床表現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病因多與飲食不節、情志不遂、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胃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等。以下將分別介紹胃黃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方法及預防方法。

病因

胃黃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飲食不節: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損傷脾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從而引起胃黃。
  2. 情志不遂:長期情緒不佳,會導致肝氣鬱結,脾胃功能失調,從而引起胃黃。
  3. 脾胃虛弱:脾胃虛弱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引起胃黃。

臨床表現

胃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噁心、嘔吐:胃腸道功能紊亂,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
  2. 腹痛、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腸道蠕動加快,引起腹痛、腹瀉。
  3. 發熱、黃疸:肝臟功能受損,膽紅素代謝障礙,引起發熱、黃疸。

治療方法

胃黃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清熱利濕:使用茵陳蒿、金錢草、大黃等清熱利濕的中藥,以改善胃黃症狀。
  2. 健脾和胃:使用白朮、茯苓、山藥等有助於健脾和胃的中藥,以增強消化功能。
  3. 疏肝理氣:使用柴胡、香附、鬱金等有助於疏肝理氣的中藥,以舒緩情緒並調節脾胃功能。

預防方法

胃黃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飲食宜清淡:避免過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持良好的情緒: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平穩的心態。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和調節。
  4. 定期體檢:及早發現胃黃的症狀,及時治療,避免病情惡化。

胃黃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