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家」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胃家乃中醫重要解剖概念,泛指與消化吸收密切相關的臟腑群,主要涵蓋胃、大腸、小腸等器官,屬陽明經所主。其理論根源可溯至《內經》與《傷寒論》,以下分述其內涵與學術脈絡:
一、經典文獻溯源
- 《靈樞·本輸》論胃家
「大腸、小腸皆屬於胃,是足陽明也」揭示三者在功能與經絡上的聯繫。中醫視胃為「水穀之海」,大腸主傳化糟粕,小腸司泌別清濁,三者皆參與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排泄,故歸於「胃家」範疇。 - 《傷寒論》胃家實病機
張仲景提出「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強調陽明病之關鍵在於「胃家」的邪氣壅滯。此「實」可表現為燥屎內結(大腸實熱)、胃熱熾盛(陽明經證)或宿食停滯(胃腑實證),反映邪正交爭於消化系統的病理狀態。
二、中醫生理解析
- 功能一體性
胃家主司「傳化物而不藏」,其氣機以降為順。胃受納腐熟水穀後,依賴小腸「受盛」與「化物」、大腸「傳導」之功,共同完成「胃氣降濁」的生理過程。此協作關係使中醫常將三者視為功能共同體。 - 經絡聯繫
足陽明胃經循行過胃、小腸、大腸區域,《靈樞·經脈》載其「是主血所生病者……大腹水腫」,提示胃家病變可能通過經絡反映於腹部。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亦於鼻旁相接,構成「陽明同氣相求」之勢。
三、病理表現與辨證
胃家病證多與「陽明病」相關,常見以下類型:
- 胃家實熱證
- 燥實內結:腹滿硬痛、便秘、潮熱(大腸燥屎)
- 胃火熾盛:口渴引飲、口臭、牙齦腫痛(胃熱上炎)
- 方藥如大承氣湯、白虎湯,依病位深淺選用。
-
胃家虛寒證
若胃陽不足或寒邪直中,可見嘔吐清涎、腹中冷痛、完穀不化,屬太陰病範疇(如理中湯證),然與胃家功能失調相關。
四、與現代醫學對話
中醫「胃家」概念涵蓋部分消化系統功能,然其獨特性在於:
- 整體動態觀:重視胃、腸間的氣化聯繫,非孤立看待器官。
- 病理擴展性:胃家實熱可波及心神(如陽明譫語)、肌表(如陽明發熱),超越解剖定位。
此理論至今指導臨床,如從「通降胃家」治療習慣性便秘,或清瀉陽明法治療面部痤瘡,均體現其應用價值。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