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家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胃家實,乃中醫重要證候名詞,首見於《傷寒論·辨陽明病脈證並治》,原文載:「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此為張仲景對陽明病提綱挈領之表述,概指陽明經病與陽明腑病之總稱,其病機核心在於「實邪壅滯,氣機不通」。

名詞源流與經典論述

《傷寒論》以「胃家」涵蓋脾胃與大腸等消化系統,非單指現代解剖之胃臟。所謂「實」,乃與「虛」相對,指邪氣盛實之病理狀態。成無己《註解傷寒論》註解:「胃家實者,邪熱入胃,與糟粕相結而成實,非胃氣自盛也。」點明此證多由外邪化熱入裡,與腸中積滯搏結所致。

病機層次剖析

  1. 陽明經證
    屬邪熱亢盛於陽明經之階段,尚未與腸中糟粕相結。症見身大熱、汗大出、口大渴、脈洪大(「四大症」),舌苔黃燥。此為無形熱邪瀰漫,治宜清解,白虎湯為主方。
  2. 陽明腑證
    乃熱邪深入,與宿食燥屎搏結成實,形成「有形之邪」。臨床表現為:

    • 燥實證:日晡潮熱、譫語、手足濈然汗出、腹滿痛拒按
    • 痞滿燥實堅俱全:大便秘結、繞臍痛、脈沉實有力
      根據熱結程度輕重,可選用調胃承氣湯(緩下)、小承氣湯(輕下)、大承氣湯(峻下)區別治療。

理論引申與辨析

  • 「胃家實」與六經傳變:多由太陽病失治,或少陽病誤下,邪熱內傳陽明所致,亦有「正陽陽明」之直中者。
  • 與「脾約」之別:同屬陽明病,脾約為津虧腸燥所致便秘,然無陽明腑實之潮熱譫語等熱象,麻子仁丸主之。
  • 後世發揮:溫病學派於此基礎上發展出「熱結旁流」「陽明腑實兼陰傷」等變證治法,如增液承氣湯之應用。

臨床辨證要點

  • 腹診關鍵:當察腹壁彈力、壓痛範圍,燥屎結塊多現於左下腹。
  • 舌脈特徵:舌質老紅、苔黃厚乾裂,甚則焦黑起刺;脈沉實或遲而有力。
  • 鑒別虛實:雖見便秘,若腹軟不痛、脈弱,當屬虛秘,不可妄攻。

此證深刻體現中醫「六經辨證」與「臟腑辨證」之結合,為外感熱病轉歸與內傷雜病演變之重要樞機,對急症(如腸梗阻)與慢性消化系統疾病辨治具指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