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禁
胃禁,病證名。出《痘疹經驗良方》。禁瘡之一。痘瘡之毒火內灼於胃,使痘毒不能宣發於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現於口唇之間,或三四點相連;或者諸痘未成漿錠,此痘已先黃熟,兼見面色潮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治宜清胃解毒,用清胃散加減。
《痘疹經驗良方》曰:“胃禁,禁瘡之一。痘毒內灼於胃,使痘毒不能宣發於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現於口唇之間,或三四點相連;或者諸痘未成漿錠,此痘已先黃熟,兼見面色潮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治宜清胃解毒,用清胃散加減。”
清胃散組成:黃連、黃芩、黃柏、白礬、大黃、芒硝、甘草。
用法:上藥為末,煉蜜丸,每服10克,日服2次。
功效:清胃解毒。
主治:胃禁。
方解:本方以清胃解毒為主,黃連、黃芩、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白礬、大黃、芒硝瀉熱通便,清胃解毒;甘草調和諸藥。
加減:若口臭甚者,加藿香、佩蘭;若口舌生瘡者,加玄參、板藍根;若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芒硝。
禁忌:孕婦慎用。
胃禁的臨床表現為口唇、口角、舌面、齒齦等處出現黃色或黑色小疹,或三四點相連,或諸痘未成漿錠,此痘已先黃熟,兼見面色潮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
胃禁的治療原則是清胃解毒。可用清胃散加減治療。
胃禁的預防方法是保持口腔衛生,避免接觸傳染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