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春脈如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春脈如弦
「春脈如弦」為中醫脈學重要概念,源自《素問·玉機真藏論》,描述春季人體脈象順應自然陽氣升發之特性,呈現如弓弦般柔和而端直的狀態。此脈象反映春季肝氣當令、氣血調達之生理特徵,亦為中醫「天人相應」理論的具體體現。
春脈與四時相應
中醫認為,人體氣血運行與自然界四時陰陽變化密切相關。《素問·脈要精微論》云:「春日浮,如魚之遊在波。」春季屬木,對應五臟之肝,主升發疏泄。此時陽氣初生,萬物萌動,人體氣血亦隨之向外舒展,脈象因而表現為「弦」——即指下觸感如按琴弦,輕虛滑利而帶端直之勢。《黃帝內經》進一步解釋:「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春脈之弦,實為肝氣調和、生機勃發之象。
弦脈的生理特徵
《素問》以「軟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定義春脈之弦,其特點在於:
- 輕柔流暢:脈來不疾不徐,觸之似有彈性,如新發之嫩枝,柔中帶剛。此因春季陽氣初升,未至旺盛,故脈勢不若夏脈洪大,反顯輕靈。
- 端直以長:脈道緊束而長,指下如循直線,無迂曲之態。此象與肝主筋脈、調暢氣機的功能相合,若肝氣疏泄得宜,則脈形自然條達。
病理弦脈的鑒別
雖春脈以弦為常,然弦過或不及皆屬病態。
- 弦而太過:脈象緊硬如張弓弦,缺乏柔和之態,多因肝氣鬱結、化火生風,或寒邪客於經脈所致,臨床可見於頭痛、脅痛等證。
- 弦而不及:脈弱無力,虛浮不實,提示肝血虧虛或陽氣不足,如《脈經》所言:「弦而軟,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
春脈與臟腑關係
弦脈雖主肝,然五臟皆可現弦象。春季肝氣旺盛,健康者之弦脈應兼從容和緩;若他臟病變影響肝之疏泄(如脾土壅滯反侮肝木),則弦中兼見沉、滑、數等異象。故診脈時需結合四時、體質及兼脈,方能準確辨識春脈之常與變。
綜觀之,「春脈如弦」不僅是脈診術語,更是中醫對自然規律與人體生理動態平衡的深刻洞察。透過此脈象,可窺見肝氣在春季的主導作用,以及氣血隨天時變化的微妙聯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