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脈,中醫名詞。

  1. 指有胃氣之脈象。脈搏不浮不沉,不急不徐,節律一致,從容和緩。《素問.玉機真臟論》:「五臟者,皆稟氣於胃。胃者,五臟之本也。臟氣者,不能自致於手太陰,必因於胃氣,乃至於手太陰也。」《靈樞.終始》:「邪氣來也,緊而疾;谷氣來也,徐而和。」《景岳全書》:「大都脈來時,宜無太過,無不及,自有一種壅容和緩之狀,便是有胃氣之脈。」脈有胃氣,說明正氣尚存,預後較好。
  2. 十二經脈之一。即足陽明胃經。《素問.陽明脈解》:「陽明者,胃脈也。」

胃脈是指有胃氣之脈象。脈搏不浮不沉,不急不徐,節律一致,從容和緩。胃脈是人體正氣的表現,如果脈有胃氣,說明正氣尚存,預後較好。

胃脈是十二經脈之一,即足陽明胃經。足陽明胃經起於鼻旁,下行沿著面頰、下頜、頸部、胸腹部,到達足背。胃脈與脾脈相表裡,胃脈虛則脾脈也虛,胃脈實則脾脈也實。

胃脈是人體重要的經脈之一,它與人體的消化功能密切相關。胃脈的正常運行,可以促進消化吸收,維持人體的正常代謝。如果胃脈出現異常,則會影響消化吸收,導致一系列的消化道疾病。

因此,我們要重視胃脈的保養,平時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另外,還要注意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以免影響胃脈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