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氣不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氣不降

胃氣不降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疾病,又稱為胃失和降。根據中醫學理論,脾主升清,胃主降濁,而胃氣的通降功能受阻則會引發胃氣不降。這種疾病的症狀主要表現為不思飲食、胃脘脹滿疼痛、噯氣吞酸、呃逆和嘔吐等,多由飲食所傷、胃火沖逆或痰濁中阻等因素引起。治療時,應以寬中消導、和胃理氣為主要目標。

病因與病機

  1. 飲食不節: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肥甘厚味,會損傷脾胃,使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調,導致胃氣不降。
  2. 情志不遂:情志不遂會造成肝氣鬱結,而肝氣的橫逆會侵犯胃,使胃的氣往上逆升,也會導致胃氣不降。
  3. 痰濁中阻:痰濁中阻會阻礙胃氣向下降,進而引起胃氣不降。

臨床表現

胃氣不降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胃脘脹滿、噯氣吞酸、呃逆嘔吐、不思飲食、腹痛和便溏等。此外,患者的舌苔通常呈白膩狀,脈搏則呈滑脈。

診斷

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並結閤中醫的四診方法,醫生可以診斷為胃氣不降。

治療

治療胃氣不降主要以和胃理氣為主,可選擇使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等藥物進行治療。

預防

預防胃氣不降的方法包括:

  1. 飲食有節,不食用生冷肥甘厚味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受挫。
  3. 適量運動,增強身體素質。

結語

胃氣不降是一種常見的胃腸疾病,其主要症狀為胃脘脹滿、噯氣吞酸、呃逆嘔吐和不思飲食。進行治療時,應以和胃理氣為主,可選擇使用香砂六君丸、保和丸等藥物。此外,預防胃氣不降的方法包括飲食有節、保持良好的心情,以及進行適量的運動,以增強身體素質,有助於有效預防胃氣不降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