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熱壅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熱壅盛

胃熱壅盛,病證名。

1.胃中熱邪熾盛。胃火上炎,則煩渴引飲,口臭口爛,齒齦腫痛。參胃熱條。

2.溫熱病熱結胃腸,則高熱便秘、腹痛,甚則出現神昏譫語,狂躁不安等症,治宜通腑泄熱。

《醫學入門》:“胃熱壅盛,煩渴引飲,口臭口爛,齒齦腫痛。”

《溫病條辨》:“溫熱病熱結胃腸,則高熱便秘、腹痛,甚則出現神昏譫語,狂躁不安等症,治宜通腑泄熱。”

胃熱壅盛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或嗜酒,或情志不遂,肝火犯胃,或外感溫熱病邪,蘊結胃腸,以致胃中熱邪熾盛,胃火上炎所致。

胃熱壅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高熱,煩渴引飲,口臭口爛,齒齦腫痛,便秘,腹痛,神昏譫語,狂躁不安等症。

胃熱壅盛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病史,可以做出診斷。

胃熱壅盛的治療,以清胃泄熱為主。可用白虎湯、清胃散、瀉心湯等方藥治療。

胃熱壅盛的預後,一般預後良好。但如果治療不當,或病情嚴重,則可能會出現嚴重的後果。

胃熱壅盛的飲食調養,應以清淡飲食為主,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胃熱壅盛的日常保健,應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適當進行體育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