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弱惡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胃弱惡阻

胃弱惡阻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屬惡阻(妊娠嘔吐)的常見證型,主要由孕婦脾胃素虛,妊娠後衝脈之氣上逆,導致胃失和降,氣機上衝而發病。

病因病機

  1. 脾胃素虛:患者平素脾胃虛弱,中焦運化無力,胃氣不足。
  2. 衝脈氣盛:妊娠後陰血聚以養胎,衝脈隸屬陽明,衝氣上逆,引動胃氣上衝。
  3. 胃失和降:胃氣本虛,復受衝氣影響,和降之能失常,遂發嘔逆之症。

臨床表現

  • 脘悶腹脹,不思飲食。
  • 嘔吐頻作,或食入即吐,嘔吐物多為清稀涎沫。
  • 神疲倦怠,四肢乏力,嗜臥思睡。
  • 舌淡苔薄白,脈緩弱或滑而無力。

治則治法
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以調和中焦,平衝降逆。

方藥應用
主方選用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益氣健脾、化痰和胃,並可加減以下藥物以增強療效:

  • 枇杷葉:苦降肺胃,止咳止嘔。
  • 藿香:芳香化濁,醒脾止嘔。
  • 旋覆花:下氣降逆,消痰行水。
  • 砂仁:化濕醒脾,行氣寬中。
  • 枳殼:理氣寬胸,消脹除滿。

辨證要點
本證以脾胃虛弱為本,衝氣上逆為標,嘔吐清涎、神疲舌淡為辨證關鍵。若兼濕濁內阻,可佐以芳香化濕;若氣逆甚者,可加重降逆之品。此證不同於肝胃不和之惡阻,後者常見口苦咽乾、嘔吐酸苦,治宜疏肝和胃,臨床需仔細鑑別。

相關理論

  • 衝脈為病:《素問·骨空論》云:「衝脈為病,逆氣裡急。」妊娠時衝脈氣盛,易引動胃氣上逆。
  • 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虛弱則生化乏源,妊娠後氣血需求增加,加重脾胃負擔,使嘔吐更甚。

此證治療需標本兼顧,健脾以固本,降逆以治標,使中焦得健,胃氣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