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胃實
證名,指胃腑邪氣盛實之病證,首見於《脈經》卷二。胃實之證多因飲食不節、情志鬱結,或外邪內傳,化熱積滯於胃腑所致,其病理特徵為胃中氣機壅滯,邪熱熾盛,或宿食燥屎內結。
病因病機
- 飲食所傷:過食辛辣厚味、燥熱之品,或暴飲暴食,導致胃中積熱,氣機阻滯。
- 情志化火:憂思鬱怒,肝氣橫逆犯胃,鬱而化火,灼傷胃津。
- 外邪入裡:六淫之邪(尤以暑熱、燥邪為主)內傳陽明,與胃中糟粕相結,形成火熱壅盛之候。
臨床表現
根據《本草經疏》所載,胃實可分為以下證候:
- 譫語發狂:邪熱擾及神明,可見神昏譫妄、狂躁不止,甚則棄衣登高,屬陽明腑實重證。
- 口臭、消穀善飢:胃火上炎,則口氣臭穢;火熱爍津,胃燥求食,故雖多食仍易飢。
- 嘈雜:胃中灼熱似飢非飢,伴心煩口乾,乃胃火內擾之象。
- 嘔吐:胃火沖逆,嘔吐物多酸苦,面赤口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
- 吞酸:胃火上攻,酸液上泛,甚則噯腐噎膈。
治法與方藥
治宜清胃瀉火、通腑導滯,依證選方:
- 熱盛譫狂:用瀉熱梔子散(梔子、黃芩、黃連等)直折火勢。
- 胃火上炎:清胃散(升麻、黃連、當歸、生地、丹皮)清熱涼血。
- 嘈雜吞酸:黃連丸(黃連、吳茱萸)泄肝和胃。
- 燥屎內結:可佐大承氣湯類方通腑泄熱。
相關辨證
- 胃家實:泛指陽明經腑實熱證,涵蓋胃實與大腸腑實,見於《傷寒論》。
- 胃熱證:與胃實部分重疊,但熱證未必兼有燥屎積滯,治法側重清解。
胃實之證,當辨其熱結深淺,輕者清泄即可,重者需峻下存陰,臨證須細察舌脈(如舌紅苔黃燥、脈滑數有力),以明病勢輕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