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脘穴

胃脘穴是人體的一個穴位,位於上腹部,胸骨下端,劍突下方,左右各一。胃脘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具有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作用。

胃脘穴又稱胃脘穴、中脘穴、上脘穴,這些名稱都是指同一個穴位。

胃脘穴的主要功效是和胃降逆、消食化積,常用於治療胃脘痛、胃脹、嘔吐、呃逆等症狀。

胃脘穴常與其他穴位配伍使用可以增強療效,例如配足三里穴、中脘穴可以治療胃脘痛、胃脹、嘔吐、呃逆等症狀;配內關穴、足三里穴可治療胃脘痛、嘔吐等症狀;配公孫穴、足三里穴可治療胃脘痛、胃脹、嘔吐、呃逆等症狀。

針灸時需要注意避免損傷內臟,且要避開胃經上的其他穴位,並掌握好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此外,胃脘穴也可以進行自我按摩。按摩時可以用指腹按壓穴位,每次按壓5-10秒,重複3-5次,可以起到和胃降逆、消食化積的作用,可以治療胃脘痛、胃脹、嘔吐、呃逆等症狀。

平時通過按摩胃脘穴來保健身體,緩解胃部不適也是一種好方法。具體方法可以用雙手掌心分別按摩胃脘穴,每次按摩5-10分鐘,每天早晚各一次;或者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壓胃脘穴,每次按壓5-10秒,重複3-5次;還可以用熱毛巾敷在胃脘穴上,每次敷10-15分鐘,每天2-3次。

然而,有胃潰瘍、胃穿孔等疾病的患者不宜按摩胃脘穴,同樣有胃經上的其他疾病的患者也不宜按摩胃脘穴。在按摩時需要注意掌握好力度和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