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胃蒸

胃蒸,病名,是二十三蒸中的其中一種。在《諸病源候論》中,有關於虛勞骨蒸的描述:「骨蒸,舌下痛。」這可參考有關二十三蒸的條文。

《諸病源候論》中提到胃蒸指的是胃中的熱氣蒸發,上升至咽喉部位,導致咽喉疼痛、口中乾燥、舌下痛、舌面潰瘍等症狀。患者食慾不振,口渴難耐,身體消瘦,面色呈現黃赤色,眼睛乾燥、疼痛、眩暈,聽力減退,頭痛,情緒煩躁,心煩,胸中感到熱,小便呈現紅色,大便祕結,腹部脹滿,四肢和關節出現疼痛,脈搏洪大且強勁。

胃蒸的病因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制,過量攝取油膩、甜食等重味食物,損傷了脾胃功能,導致脾胃虛弱,消化功能異常,體內水濕停滯,熱氣產生蒸發,上升至咽喉部位,引起咽喉疼痛、口渴、舌下疼痛、舌面潰瘍等症狀。

治療胃蒸的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為主。可以使用白虎湯、三仁湯、保和丸等方劑進行治療。

預防胃蒸的關鍵在於注意飲食,避免食用過多的油膩、甜食等重味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以防止脾胃虛弱而引起胃蒸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