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胃之大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胃之大絡
概念源流
胃之大絡是中醫解剖結構的特殊名詞,源自《黃帝內經》的《素問·平人氣象論》。此絡脈有別於傳統的十五別絡,是胃腑直接分出的一條重要大絡脈,在中醫經絡理論中佔有獨特地位。
循行路線
根據經典記載,胃之大絡的具體循行路徑為:
- 起於胃腑
- 向上貫穿橫膈膜
- 與肺部相連絡
- 出於左乳下方的「虛里」部位(即現代醫學所稱的心尖搏動處)
生理功能
宗氣體現
《素問》明確指出:「其動應衣,脈宗氣也。」說明胃之大絡在虛里處的搏動是宗氣的外在表現。宗氣為後天精氣所聚,關乎呼吸與血行,而此絡脈成為觀察宗氣盛衰的重要窗口。
胃氣通道
此絡脈為胃腑精氣上輸的重要通路,連接胃與心肺,關係到水穀精微的輸布和氣血的生成運行。
臟腑聯絡
貫膈絡肺的特性使其成為胃與上部臟腑聯繫的特殊途徑,不同於一般經絡的循行方式。
診斷意義
在臨床診察中,虛里處的搏動狀態可反映:
- 宗氣的盛衰
- 胃氣的強弱
- 心肺功能的狀況
正常應是和緩有力,若見異常搏動(如過強、過弱、節律不整)則提示相關臟腑功能失調。
與十五別絡的區別
- 起源不同:十五別絡多從正經分出,而胃之大絡直接起於胃腑
- 循行獨特:不屬傳統十二經脈體系中的任何一條
- 功能特殊:專主宗氣的輸布與展現
- 診斷價值:提供特殊的診察部位(虛里)
相關理論發展
歷代醫家對胃之大絡的認識有所補充:
- 部分醫家認為其與「脾之大絡」共同構成了後天水穀精氣輸布的特別通路
- 有觀點認為此絡脈實為「胃系」的重要組成
- 近代研究認為其功能與食道、賁門等解剖結構的生理功能有一定關聯
此絡脈的存在體現了中醫對人體功能聯繫的獨特認識,強調了胃腑在中焦氣機升降中的核心地位及其與心肺功能的密切關係。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