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補命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溫補命門

定義
「溫補命門」為中醫治療學術語,屬溫補腎陽法之一,核心在於運用壯陽補火之品,以振奮命門之火,恢復腎中元陽之氣。命門學說自《難經》提出「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繫也」後,歷代醫家多視其為腎陽之根本,主司人體生長發育、生殖機能及臟腑溫煦。此法針對「命門火衰」之證,通過溫養下焦、補益真火,調節整體陽氣之平衡。

病機與證候
命門火衰多因先天稟賦不足、久病耗傷,或年老腎氣自衰所致。其病理特徵為腎陽虛損,無以溫煦脾土,常兼見脾陽不振,形成「火不生土」之候。臨床表現如下:

  • 主證:腰膝酸冷、畏寒肢涼(尤以下肢為甚)、陽痿滑精、宮寒不孕、夜尿頻多或小便清長。
  • 兼證:五更泄瀉(晨起腹瀉)、完穀不化、脘腹冷痛、食欲不振、神疲倦怠。
  • 舌脈:舌質淡胖有齒痕,苔白滑;脈沉細遲弱,尺部尤甚。

治法與方藥

  1. 核心治則
    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為綱,直補命門真火,兼顧健脾助運。常用藥物多具辛甘溫熱之性,主入腎、脾二經。
  2. 代表方劑

    • 右歸丸(《景岳全書》):附子、肉桂、鹿角膠溫補命門,熟地、山茱萸、枸杞滋腎填精,佐杜仲、當歸強腰養血,為「陰中求陽」之典範。
    • 四神丸(《內科摘要》):補骨脂補命門之火,肉豆蔻、吳茱萸溫脾止瀉,五味子斂腸,專治命門火衰之五更瀉。
  3. 常用藥物

    • 溫陽峻品:附子、肉桂(引火歸元)、仙茅、淫羊藿(補腎壯陽)。
    • 血肉有情之品:鹿茸(峻補元陽)、海馬(溫腎散寒)。
    • 健脾助陽藥:乾薑、益智仁(溫脾止瀉),砂仁(醒脾化濕)。

理論闡釋
命門之火乃「先天之火」,與腎陽互根互用。明代張景岳提出「命門為水火之宅」,強調其陰陽雙重屬性,故溫補之時常配伍熟地、山藥等滋陰之品,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此外,命門火衰與三焦氣化失司相關,臨證可見水液代謝障礙(如浮腫、痰飲),此時可佐以茯苓、澤瀉等滲濕藥,標本兼顧。

延伸應用
此法亦用於現代醫學之慢性腎炎、甲狀腺功能減退、腸易激綜合徵等屬腎陽虛者,體現中醫「異病同治」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