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溫毒是一種病名,記載於《肘後備急方》卷二中。溫毒發斑是指春季的溫病發斑。根據《醫學入門》卷三,溫毒發斑意指溫邪熱毒病的發斑症狀,相關詳細說明可見溫毒發斑條目。

溫毒是溫邪熱毒病證的一種概稱。根據《溫病條辨·上焦篇》,溫毒是指附帶有毒性的溫邪,而且穢濁程度非常嚴重。臨床表現為突然出現寒戰高熱、頭痛、噁心、身體痠痛、心煩、口渴、尿液呈黃赤色,脈搏強而頻繁(或是變快而大),舌苔呈黃色,舌質紅絳等症狀常見。隨後可能出現面部、頸部腫脹,或喉嚨疼痛,形成惡瘡,或皮膚出現斑疹等。治療上以清熱解毒為主要方法,可使用普濟消毒飲、升麻葛根湯、三黃石膏湯、黃連解毒湯等方劑,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配,同時還可以結合針灸和外治療法。對於熱邪入侵營血者,宜選擇涼營解毒的方法,使用清瘟敗毒散進行加減處方。另外,還可以參考大頭瘟、發頤、爛喉痧等相關條目。溫毒可能出現在流行性腮腺炎、頭部面部丹毒、猩紅熱以及重症麻疹等疾病中。

此外,溫毒還指赤癍和丹疹等類似皮膚疾病。吳坤安曾提到,秋季應該是涼爽的季節,但反而會出現高熱症狀;冬季則應該是寒冷的季節,但卻反而會出現溫病疫情,表現為赤癍和丹疹等症狀。這種情況下,毒邪在人體的三焦部位蔓延,眼睛變紅,舌頭呈現紅色,汗水大量分泌等。治療上建議使用涼膈散去除芒硝和大黃,並添加石膏、牛蒡、人中黃,大便祕結者則去除硝,保留黃色成分(《傷寒指掌》卷三)。

總結來說,溫毒是由溫熱邪毒引起的急性熱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咽喉腫痛、口渴、尿黃、大便祕結等,治療上主要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普濟消毒飲、升麻葛根湯、三黃石膏湯等方加減。預防溫毒的主要方法是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源。如果出現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