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溫毒,病名。見《肘後備急方》卷二。
1.指春溫發斑。《醫學入門》卷三:「春溫發斑,謂之溫毒發斑。」參見溫毒發斑條。
2.指溫邪熱毒病證之概稱。《溫病條辨.上焦篇》:「溫毒者,諸溫挾毒,穢濁太甚也。」臨床以突發寒戰高熱,頭痛噁心,身骨酸痛,心煩,口渴,溺黃赤,脈洪數(或數大)苔黃、舌質紅絳為常見,其後或見頭面或頤部紅腫,或咽喉腫痛起腐,或身發斑疹等。其治以清熱解毒為大法。選用普濟消毒飲、升麻葛根湯、三黃石膏湯、黃連解毒湯等方加減,並可配合針刺及外治法。熱入營血者,宜涼營解毒,用清瘟敗毒散加減。參見大頭瘟、發頤、爛喉痧等條。可見於流行性腮腺炎、頭面丹毒、猩紅熱及重症麻疹等病。
3.指赤癍、丹疹類疾病。吳坤安謂:「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或天時亢旱久燥,溫疫流行,發為赤癍、丹疹,其毒彌滿三焦,目赤舌絳,汗出津津。……宜涼膈散去芒硝、大黃,加石膏、牛蒡、人中黃,大便秘者,去硝、留黃。」(《傷寒指掌》卷三)。
溫毒是溫病的一種,是由溫熱邪毒引起的急性熱病。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身痛、咽喉腫痛、口渴、尿黃、大便秘結等。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可用普濟消毒飲、升麻葛根湯、三黃石膏湯等方加減。
溫毒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傳染源。如果出現發熱、頭痛、身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