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魏伯陽>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魏伯陽,東漢著名道教養生家暨中醫理論奠基者,一說名翱,字伯陽,自號雲牙子,會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其著作《周易參同契》三卷,以《周易》象數建構丹道理論體系,將黃老養生術、煉丹術與陰陽五行學說深度融合,為後世道教內外丹修煉與中醫養生理論奠定哲學基礎,故被尊為「萬古丹經王」。
在傳統醫學領域,魏氏提出「坎離匡郭,運轂正軸」的陰陽運化模型,以八卦中的坎(水)、離(火)二卦喻人體水火既濟之態,其中坎卦象徵腎中真陽(命門火),離卦對應心陰(真陰),此說直接影響明代命門學說發展。其「龍虎鉛汞」理論更將金石煉丹術語轉化為臟象學說,青龍(肝木)白虎(肺金)的相濟關係,實為五臟生剋理論的具體應用。
《參同契》所述「金水同宗」、「木火為侶」等概念,後世醫家用於闡釋藥性配伍原則:如金水相生對應補肺滋腎法(麥冬、熟地同用),木火通明詮釋瀉肝清心法(黃連、吳茱萸配伍)。其中「爐火說」更發展為命門真火理論,成為溫補學派重要依據。
該書現存唐代以來注本四十餘種,以五代彭曉《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朱熹《周易參同契考異》最具影響力,二十世紀起有英譯本(Ware, 1966)、俄譯本(1976)等傳播國際。其天人相應的時空模型,不僅指導子午流注針法時辰取穴,更為四時養生提供理論架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