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魏荔彤>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魏荔彤

魏荔彤(1707年-1773年),字庚虞,號念庭、懷舫,河北柏鄉縣人,是清代的醫家。他早年攻讀儒學,並且有所成就,曾擔任過漳州知府、崇明兵備道等職位。中年時患上了痿痺疾病,於是專心致力於醫學,成為一位博學的醫者,並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多著述,其中包括《傷寒論本義》、《金匱要略本義》等。此外,他還著有《素問通解》、《靈樞經通解》,可惜這些作品並未流傳下來。

魏荔彤在醫學思想方面的主要表現是在他的著作《傷寒論本義》、《金匱要略本義》中。他認為,這兩本書是一部臨床實用性很強的醫學著作,其理論基礎是陰陽和五行學說。他對於傷寒論、金匱要略的學術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對六經辨證的認識:魏荔彤認為,六經辨證是傷寒論、金匱要略的理論基礎,也是臨床辨證施治的依據。他指出,六經辨證是根據病邪的性質、傳變規律和臨床表現,將疾病分為六個類型,方便進行臨床辨證施治。
  • 對病因病機的認識:魏荔彤認為,外感六淫是傷寒論、金匱要略中主要的病因,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也是重要的病因。他指出,外感六淫可以引起人體陰陽失調,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可以導致人體氣血陰陽失調,從而引起疾病。
  • 對病證的認識:魏荔彤認為,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病證主要包括外感熱病、內傷雜病、溫病等。他指出,外感熱病是由於外感六淫所致,內傷雜病是由於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所致,溫病是由於感受溫熱之邪所致。
  • 對治法的認識:魏荔彤認為,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所記載的治法主要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解法、溫清法等。他指出,汗法、吐法、下法是治療外感熱病的主要治法,和解法、溫清法是治療內傷雜病的主要治法。

魏荔彤的醫學思想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是清代傷寒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學術思想對後世傷寒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此外,他還對中醫經典著作《素問》、《靈樞》進行了深入研究,並著有《素問通解》、《靈樞經通解》,為後世研究中醫經典提供了重要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