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灸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溫灸器,又稱灸療器,乃中醫灸法之專用器具,以金屬製成圓筒狀,結構分為筒體與持柄兩部分。其設計精巧,筒體上下佈有細密小孔,上孔用以通風排煙,下孔則使溫熱有效傳導。內置一小筒,可放置艾絨或藥物,燃燒後產生溫熱之力。
中醫原理與應用
溫灸器之效用以《黃帝內經》「寒者熱之」為理論基礎,結合艾草通經活絡、溫陽散寒之性,透過器皿集中熱力,滲透腧穴以調和氣血。《醫學入門》曰:「凡病,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溫灸器即承此理,尤其適合需長時間溫熨或畏懼直接灸法者。
作用機制
- 溫通經脈:艾火之熱力透過灸器下孔均勻傳導,破除經脈寒凝,改善氣血滯澀,《針灸大成》稱「灸法可引火氣以行氣血」。
- 藥艾協同:若於內筒添加桂枝、川芎等辛溫藥物,可借熱力增強藥性透入,達「外熨內效」之功,符合《理瀹駢文》「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之說。
- 穴位刺激:灸器可固定施灸於特定穴位(如關元、足三里),亦可循經往返溫熨,激發經氣運行,契合《靈樞·刺節真邪》「火氣已通,血脈乃行」之論。
臨床適應
此器具尤宜於虛寒證候,如風濕痺痛、脘腹冷痛,或婦人經寒不調。其溫和特性避免直接灼傷,更適宜體弱畏痛者。宋代《扁鵲心書》強調:「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溫灸器即承古法而改良,使灸療更為便捷安全。
材質與演變
傳統以銅製為主,取其導熱迅捷;今亦有陶瓷或不鏽鋼製者。部分設計結合磁療原理,於筒底鑲嵌磁石,增強活血之效,展現古今醫技之融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