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垂簾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垂簾障

垂簾障為中醫眼科病證名,屬外障眼病範疇,指風輪(即黑睛,相當於現代醫學之角膜)生障,其狀如簾幕下垂,障色偏白,遮蔽瞳神,影響視物。此證首載於明代王肯堂《證治準繩·雜病》,與「赤膜下垂」相關,然二者在病機與表現上有所區別。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垂簾障多因風熱或肝經鬱火上攻於目,或陰虛火旺,灼傷風輪所致。其病位在肝、肺二經,因肝開竅於目,風輪屬肝;肺主氣,氣滯則血瘀,化熱生障。此外,久病體虛、氣血不足,亦可致目失濡養,形成白色翳障。

臨床表現

患者可見黑睛表面生有白色或灰白色障膜,自上而下延伸,形似垂簾,遮蔽瞳神。自覺視物模糊、畏光流淚,或伴輕微澀痛。若兼肝火上炎,可見目赤、頭痛;若陰虛者,則見眼乾澀、五心煩熱。

辨證分型

  1. 風熱壅盛型:障膜初起,色白略浮,眼瞼微腫,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2. 肝火上炎型:障膜厚密,目赤疼痛,口苦咽乾,脈弦數。
  3. 陰虛火旺型:障膜久伏,眼乾澀,潮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原則

以清肝瀉火、疏風清熱或滋陰降火為主,輔以退翳明目。外治可配合中藥熏洗或點眼法,如選用秦皮湯珍珠散等方。

相關名詞辨析

  • 赤膜下垂:同屬風輪生障,然其色赤紅,多因肺肝熱盛,血絡瘀滯而成,病勢較垂簾障更急。
  • 雲翳:指黑睛瘢痕翳障,色白或灰白,但形態不定,未必呈垂簾狀。

垂簾障之記載,體現中醫對眼病細緻的觀察與辨證體系,結合臟腑經絡理論,為眼科外障治療提供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