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麻」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溫麻

病證名,出自《麻證新書》,指麻疹偏於溫熱證候者。多因感受溫熱時邪或疫癘之氣,內蘊肺胃,外發肌表所致,屬麻疹中熱象較盛的一類證型。

臨床表現

  • 壯熱不退,口渴引飲
  • 疹出稠密,疹色鮮紅或深紅,撫之礙手
  • 煩躁不安,面赤唇紅
  • 或伴咽喉腫痛,口鼻氣熱
  • 舌質紅,苔黃或黃膩,脈數或洪大

病機分析
溫熱之邪侵襲肺衛,內傳氣分,熱毒熾盛,燔灼營血,透發於肌膚,故見疹色鮮紅、密集;熱盛津傷,則壯熱煩渴;舌脈均為裡熱熾盛之象。

治法與方藥

  1. 辛涼透表,清熱解毒(初起疹未透發或透發不暢):

    • 主方:銀翹散加減
    • 加減:熱甚加石膏、知母;疹密加紫草、牡丹皮。
  2. 清營涼血,解毒化斑(疹色深紅、熱毒壅盛):

    • 主方:紫草紅花飲(紫草、紅花、連翹、黃連等)
    • 清營湯加減,酌加赤芍、玄參、大青葉以涼血解毒。

中醫理論延伸

  • 溫麻與普通麻疹的區別在於熱毒偏重,易耗氣傷陰,若未及時清解,可能內陷心包或引動肝風,導致神昏、抽搐等變證。
  • 治療時需注意「透發不礙清,清解不礙透」,避免過用寒涼遏伏疹毒。
  • 歷代醫家強調「麻為陽毒」,溫麻更需注重瀉火存陰,後期可配合養陰生津之品,如生地、麥冬。

本證需密切觀察熱勢與疹象變化,適時調整治療方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