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溫養」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溫養,中醫名詞,治療學術語。系補法之一。用溫性藥物補養正氣的治法。多用於臟腑虛弱而偏於陽虛的病證。如四君子湯補氣益脾。
《醫宗金鑒·溫養門》:“溫養者,補法之一種,以溫性藥物補養正氣也。蓋正氣虛則寒,寒則凝滯,凝滯則不通,不通則不榮,不榮則病生。故溫養之法,以溫散寒凝,通行經絡,以達榮衛之功。其法有三:一曰溫補,二曰溫散,三曰溫通。溫補者,以溫性藥物補養臟腑之氣,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是也。溫散者,以溫性藥物散寒凝,如附子理中湯、理中丸是也。溫通者,以溫性藥物通行經絡,如桂枝、麻黃是也。然溫養之法,不宜過於溫燥,以傷津液,反致虛火內生,而成燥熱之病。故宜審病之虛實,隨證而施,不可執一而泥。”
溫養法,是根據中醫陰陽五行學說,以溫性藥物補養正氣的治法。多用於臟腑虛弱而偏於陽虛的病證。如四君子湯補氣益脾,六君子湯補氣健脾,理中湯溫中散寒,附子理中湯溫腎散寒,桂枝湯溫經散寒,麻黃湯發汗解表等。
溫養法有三種:
(1)溫補法:以溫性藥物補養臟腑之氣,如四君子湯、六君子湯等。
(2)溫散法:以溫性藥物散寒凝,如附子理中湯、理中丸等。
(3)溫通法:以溫性藥物通行經絡,如桂枝湯、麻黃湯等。
溫養法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病證的虛實寒熱,辨證施治,不可一概而論。如果過於溫燥,反而會傷津液,導致虛火內生,而成燥熱之病。因此,在使用溫養法時,一定要慎重,不可濫用。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