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瘟痧」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瘟痧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痧證。根據《痧脹玉衡·瘟痧》的描述,瘟痧是由寒氣或暑熱滯留在肌膚和血肉之間引起的。寒氣在春季發作時被稱為春瘟痧,而暑熱在秋季發作時被稱為秋瘟痧。春瘟痧感染程度較少且不具傳染性,有時會出現;秋瘟痧感染程度較多,且可能在家族成員之間傳播,甚至一個地區有多人患病。瘟痧的症狀包括身體寒冷發熱、腹痛或無腹痛、類似瘧疾但又不完全如此、氣急呼吸困難、頭面部腫脹、胸腹部腫滿、以及可能出現下痢或膿血。輕度患者可能出現數個月,重度患者則可能一時危急。治療瘟痧的方法主要是透過放血和消食瘧積來處理。在痧毒排泄後,再使用和解清理的方法來除掉寒熱,並調養脾臟,補充身體虛弱的部分。治療方法通常包括使用沉香阿魏丸或和脾宣化飲並添加生大黃來消化積滯。

《痧脹玉衡·瘟痧》原文:

「瘟痧者,寒氣鬱伏於肌膚血肉之間,至春而發,變為瘟症,是名瘟痧;又暑熱傷感凝滯於肌膚血肉之中,至秋而發,亦名瘟痧。但春瘟痧毒受病者少,不相傳染,時或有之;秋瘟痧毒受病者多,老幼相傳,甚至一家數人犯痧,或一方數人犯痧。其發也必惡寒發熱,或腹痛,或不腹痛,似瘧非瘧,或氣急發喘,頭面腫脹,胸腹飽悶,或變下痢膿血,輕者常連歲月,重者危急一時。治宜放痧消食積為主。俟痧毒已泄,然後和解清理,除其寒熱,健脾養血,補其中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