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紋向內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紋向內彎

紋向內彎,見載於《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為小兒食指絡脈診法之一,指小兒食指風關、氣關、命關處浮露之絡脈呈現向中指側彎曲之態,主外感風寒證候。此診法屬中醫「診指紋」範疇,為三歲以下幼兒特有之望診手段,蓋因幼兒脈部短小,診脈不易,故以絡脈形色變化推察病機。

中醫理論基礎

  1. 經絡聯繫
    食指絡脈分屬手陽明大腸經,其走向與肺經相表裏。《靈樞·經脈》曰:「肺手太陰之脈……下絡大腸。」外邪自皮毛而入,先犯肺衛,繼傳經絡,故風寒外襲時,絡脈氣血運行受阻,顯現內彎之形,反映邪正交爭於表。
  2. 形色辨證

    • 紋形主病:絡脈內彎多伴見紋色淡紅或青紅,形細而緊束,屬寒邪束表之象。《幼幼集成》指出:「紋彎若弓,內傷外感各異。」內彎如弓弦緊繃者,偏於寒邪收引;若外彎向拇指側,則多主內傷食滯。
    • 三關分候:內彎現於風關,病輕邪淺;延至氣關,邪已入裏;若達命關,則病勢深重。然需結合紋色深淺及兼症綜合判斷。
  3. 病機分析
    寒性凝滯,客於經絡則氣血不行。小兒臟腑嬌嫩,肺衛不固,風寒之邪易滯於陽明經脈,致絡脈拘急而彎曲。此外,《小兒藥證直訣》提及:「小兒形質未充,絡脈易顯。」故邪入淺時,絡脈變化較成人更為敏銳。

歷代醫家補充

  • 《小兒衛生總微論方》論指紋:「凡看紋,先分表裏……紋向內者,邪氣入深。」強調內彎與邪氣內陷相關。
  • 清代周震《幼科指南》進一步分辨:「紋勢內收,多見於風寒表實之證;若兼紋色紫暗,需防熱鬱於內。」提示臨床需合參其他徵候。

此診法需與「紋沉」「紋浮」等特徵鑒別:內彎主寒,沉隱主裏虛,浮露主表證,臨床常配合舌象、聲息等綜合運用,以達「望而知之」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