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聞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聞診,也稱為聽診,是一種利用聽覺來幫助診斷疾病的方法。它是四診之一,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兩方面。

聽聲音是指診察病人的聲音、語言、呼吸、咳嗽、吐或反胃、噯氣、太息、呻吟、腸鳴等聲音變化。這些聲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例如呼吸急促、氣喘、咳嗽等常見於肺部疾病;吐或反胃、噯氣常見於胃腸道疾病;太息、呻吟常見於心肺疾病;腸鳴常見於消化系統疾病等。

嗅氣味是指嗅病人身體發出的各種氣味,包括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氣味。這些氣味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例如口臭常見於消化系統疾病;汗臭常見於皮膚病;尿臭常見於泌尿系統疾病;便臭常見於消化系統疾病等。

聞診有助於判斷寒熱虛實以及病變的部位。例如,寒性疾病患者的聲音通常低沉、嘶啞;熱性疾病患者的聲音通常高亢、急促;虛性疾病患者的聲音通常低弱、微弱;實性疾病患者的聲音通常洪亮、有力。此外,聞診還可以根據病變部位來判斷疾病的性質,例如肺部疾病患者常能聞到痰的臭味;胃腸道疾病患者常能聞到酸臭味;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常能聞到尿臭味等。

聞診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診斷方法,在臨床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聞診僅能作為輔助診斷方法,不能單獨作為診斷的依據。

以下是《黃帝內經》中關於聞診的記載:

  • 「五臟之氣,各有其臭,因此可以聞氣,從而知曉所患的疾病。」
  • 「聞其氣,可以知曉所患的疾病,知曉所患的疾病,可以知曉其所在的位置。」
  • 「聞其氣,可以知曉所患的疾病,知曉所患的疾病,可以知曉其主宰的臟腑。」

這些記載表明,聞診可以用來診斷疾病,並可以根據氣味來判斷疾病的性質和病變的部位。

聞診是一種古老的診斷方法,在現代醫學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通過聞診,可以瞭解患者的病情,並為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