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問耳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問耳目

在中醫診斷學中,「問耳目」乃問診之重要環節,用以探察耳部與目部之病變及功能異常。透過患者主訴之耳鳴、耳聾、目赤、視物昏矇等症狀,可辨別臟腑虛實、經絡氣血之盛衰,進一步推斷病因病機。

問耳

耳爲腎之竅,又與少陽經脈相通,故耳部症狀多與肝腎、少陽經相關。

  1. 耳鳴

    • 實證耳鳴:驟發耳鳴,聲響如雷,按壓耳部反增其響,多因少陽經風火上衝,或肝膽火熾,循經上擾清竅所致。
    • 虛證耳鳴:漸發耳鳴,聲細如蟬,按之稍減或暫止,多因肝腎陰虧,髓海不足,或氣血虛弱,清竅失養而成。
  2. 耳聾

    • 暴聾:突發耳聾,多屬實證,常見於少陽風熱外襲,或肝膽火逆上迫耳竅;若因濕熱蘊結,蒙蔽清陽,亦可致聽力驟降。
    • 漸聾:久病耳聾,或由耳鳴轉變而來,多屬虛證。腎精虧虛、氣血衰少,致耳竅失濡,聽力漸退。
  3. 耳痛

    • 耳部腫痛灼熱,多因風熱外襲,或肝膽火毒上攻;若耳內流膿,則屬「膿耳」,常與濕熱蘊積相關。
  4. 重聽

    • 聽力模糊,語音難辨,多因腎氣不足,精血虧虛,耳竅失養;偶見風邪外襲,經氣不利所致。

問目

目爲肝之竅,五臟六腑之精皆上注於目,故目疾與肝腎、氣血密切相關。

  1. 目赤腫痛

    • 眼瞼紅腫、灼痛拒按,多屬肝膽實火或風熱上攻;若伴分泌物黏稠,則爲肺胃熱盛。
  2. 目乾澀

    • 雙眼乾澀不適,無明顯紅腫,常因肝血不足,目失濡養,或腎陰虧虛,津液不能上承。
  3. 羞明

    • 畏光而不伴赤痛,多屬血虛不能榮目,或腎陰虧損,虛光浮越。
  4. 視物昏矇

    • 視物模糊,如隔薄紗,多因肝腎精血不足,或久病氣血大虛,目失所養。若突然視力驟降,需警惕氣血逆亂或痰瘀閉阻。
  5. 複視(視物如雙)

    • 一物見二形,多因肝腎兩虛,精血不充,目系失調;或風痰阻絡,筋肉失約所致。
  6. 雀盲(夜盲)

    • 黃昏後視物不清,白昼如常,多屬肝血虧虛或腎精不足,因「肝受血而能視」,夜間陽衰陰盛,精血不能上濟於目。

小結

「問耳目」之診察,須結合其他四診資訊,辨別虛實寒熱。耳症多責之肝腎、少陽,目疾則重肝血、腎精,凡此種種,皆反映臟腑氣血之盛衰,爲臨床辨證之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