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問二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問診之「問二便」詳解
「問二便」為中醫問診重要環節,旨在透過觀察患者大小便之狀況,辨別臟腑功能、病邪性質及氣血津液之盛衰。《景岳全書·傳忠錄》云:「二便為一身之門戶,無論內傷外感,皆當察此,以辨其寒熱虛實。」以下分述大便與小便之診察要點。
一、問大便
大便為脾胃運化、腸道傳導之產物,其形色氣味及排便感應皆能反映臟腑狀態。
-
便質與次數
- 便秘
- 實熱秘:大便乾結難解,腹痛拒按,伴舌紅苔黃、脈數,多因腸胃積熱,津液耗傷。
- 冷秘:大便艱澀,兼畏寒肢冷、舌淡苔白,屬陽氣虛弱,陰寒內結。
- 虛秘:老人或久病者便秘,無明顯不適,多因氣血虧虛或津液不足,腸道失潤。
- 泄瀉
- 濕熱瀉:大便黏滯不爽,日解數次,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屬大腸濕熱,如痢疾。
- 脾虛瀉:大便溏薄、完穀不化,色淡味腥,納呆乏力,為脾陽不振,運化失職。
- 五更瀉:黎明腹瀉,瀉後痛減,乃命門火衰,腎陽不溫脾土所致,亦稱「雞鳴瀉」。
- 便秘
-
便色與特殊表現
- 黑如柏油:多見胃絡瘀損或遠血(上消化道出血),屬血瘀或脾不統血。
- 紫紅如醬:濕熱瘀毒下注,常見於腸風臟毒。
- 熱結旁流:燥屎內結而反下稀水惡臭,伴腹硬痛、口渴,為陽明腑實之重症。
二、問小便
小便為津液代謝之餘,與肺、脾、腎、三焦氣化功能密切相關。
-
尿量與次數
- 尿赤短澀:量少色深,多因熱盛傷津或膀胱濕熱,如淋證。
- 尿清長頻:夜尿增多或失禁,屬腎氣不固,常見於年老體虛者。
-
尿色與質地
- 黃赤濁熱:濕熱下注,或心火移熱小腸,可見於血淋、石淋。
- 清白如水:多屬虛寒,若兼畏寒肢冷,為腎陽不足之象。
-
排尿異常
- 尿頻急痛:濕熱蘊結膀胱,氣化不利,如熱淋。
- 餘瀝不盡:中氣下陷或腎虛不攝,常見於勞淋、氣淋。
綜論
二便異常不僅反映消化、泌尿系統病變,更與全身氣血陰陽失衡相關。如便秘有虛實之分,瀉泄辨臟腑之傷;小便通塞可察三焦氣化,色澤變化能測津液存亡。故臨證需結合四診,細審其因,方可準確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