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吹舌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吹舌喉風
吹舌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其特徵為喉下及腮下腫脹,舌體捲縮硬挺而頂向上腭,咽喉腫痛難忍,以致飲食吞咽困難。此病首載於清代《喉癥全科紫珍集》,屬「喉風」範疇,多因外感風熱邪毒,或內傷勞倦、飲食不節、情志失調等因素誘發,導致氣血壅滯、經絡阻塞而成。
病因病機
- 外感風熱:風熱之邪侵襲肺衛,上攻咽喉,燔灼氣血,致局部紅腫熱痛。
- 飲食所傷:過食辛辣厚味或酗酒,脾胃積熱,循經上炎,結於喉舌。
- 情志內傷:鬱怒傷肝,肝氣鬱結化火,火毒上衝咽喉。
- 勞力過度:氣虛衛外不固,邪毒乘虛而入,或氣血耗傷,經脈失養而攣急。
臨床表現
- 局部症狀:喉關兩側及腮下明顯腫脹,舌體僵硬捲曲,頂觸上腭,咽喉灼痛,湯水難下。
- 全身症狀:或伴發熱、頭痛、口乾欲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實熱之象。
治法與方藥
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散結為主,依證型選方:
- 風熱壅盛:用三黃涼膈散加減(黃芩、黃連、梔子、連翹、薄荷等),清瀉上焦火毒。
- 脾胃熱熾:合涼膈散或清胃散,通腑泄熱,導火下行。
- 肝火犯肺:佐以龍膽瀉肝湯,疏肝瀉火,兼利咽喉。
- 氣血瘀滯:可加丹皮、赤芍、皂角刺等活血散結之品。
外治與針刺
- 刺絡放血:於少商穴或商陽穴點刺出血,以泄肺胃鬱熱。
- 吹藥療法:局部噴吹冰硼散或錫類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此病屬急症,若邪毒熾盛,可進一步化腐成膿,或內陷心包,故需辨證精準,及時祛邪,以防變證。歷代醫家強調「喉風」治療當結合脈證,分標本緩急,或內外合治,以速解其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