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問起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問起病

問起病為中醫診斷學重要術語,屬「問診」核心內容之一,指醫師透過詳細詢問患者疾病初始至當下的完整歷程,以掌握病因、病機及演變規律。此過程涵蓋發病時間、誘發因素、症狀特徵、治療經過等關鍵信息,為辨證論治之基礎。

問起病之核心內容

  1. 發病時間
    詢問疾病起始之確切或大致時點,以判斷病程長短及所屬階段(如新感、久病)。《內經》強調「必審問其所始病」,因時令變化(如六氣主司)與人體氣血盛衰相關,例如冬傷於寒,春病溫邪,體現「伏邪」理論。
  2. 起病因由
    探究可能之誘因,包含:

    • 外因:六淫(風寒暑濕燥火)、疫癘之氣侵襲。
    • 內因:七情過激(喜怒憂思悲恐驚)、飲食勞倦。
    • 不內外因:跌僕損傷、蟲獸所傷等。
      如情志抑鬱而致肝氣鬱結,或淋雨受寒引發太陽表證,皆需透過問診辨析。
  3. 病症特點與演變

    • 初始症狀:如發熱惡寒(辨表裡)、疼痛性質(脹痛多氣滯,刺痛多血瘀)。
    • 症狀變化:如由表入裡(惡寒轉但熱不寒)、由實轉虛(暴瀉轉久瀉脫肛)。此與《傷寒論》六經傳變或衛氣營血層次密切相關。
  4. 既往治療與反應
    記錄曾用藥物或療法(如汗下溫清)及療效,可推測病機(如過服寒涼傷陽)或體質傾向(如麻黃髮汗後心悸者,多屬氣虛)。

理論依據與臨床意義

《素問·三部九候論》提出「始病」與「今病」之對照,強調動態評估疾病之標本轉化。例如:

  • 新病多實,久病多虛,然「久瘀化熱」亦可見本虛標實。
  • 起病急驟者,如中風閉證,多責之肝陽暴亢;漸積而成者,如虛勞,常關乎脾腎虧損。

透過問起病,醫師可歸納病性(寒熱虛實)、病位(臟腑經絡)、病勢(進退順逆),進而確立治則(如「急則治標」或「緩則治本」)。此過程亦體現中醫「司外揣內」之思維,將外在症狀與內在病機聯繫,形成完整辨證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