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翁晉>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翁晉

明代醫家,字自昭,祖籍慈溪(今屬浙江),後遷居嘉定(今屬上海)。翁晉深研醫理,精於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尤善脈診與辨證論治,於崇禎年間(1628-1643)任太醫院院判,掌朝廷醫政,顯其醫術與學養之深厚。

翁晉曾撰《醫宗指要》一書,惜已散佚。然據歷代醫籍所載,此書或為綜括中醫核心理論之作,可能涉及陰陽五行、臟腑經絡、四診八綱等基礎學說,並结合臨床經驗闡發辨證施治之要旨。明代醫學承襲金元四大家之學,重視寒涼、攻邪、補土、滋陰等學派思想,翁晉之術或反映此時代特色,兼融諸家之長。

在中醫學史上,太醫院醫官多具深厚學術背景,除診治帝王貴胄,亦主持醫學教育與典籍編修。翁晉任職院判,其學術觀點或對當時醫界有一定影響,尤見於對經典醫籍的詮釋與臨床綱領的整理。雖原書不存,然其醫事活動仍為後世提供了解明代宮廷醫學與學術脈絡之線索。

明代醫家多強調「醫必先明理」,翁晉之學大抵亦循此道,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體現中醫「理法方藥」一貫之傳統。其生平雖記載簡略,然作為太醫院要職者,於中醫傳承與發展之貢獻,仍可窺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