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翁應祥>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翁應祥,明代醫家,浙江樂清人士。精研岐黃之術,尤擅脈診辨證,臨床施治每多奇效。其學術成就集中體現於《內經直指》一書,該著作以獨特視角闡釋《黃帝內經》奧旨,於明代醫學理論發展具有重要影響。

考其脈學造詣,大抵承襲《內經》「脈要精微」之說,兼融《難經》獨取寸口之法。其診脈特重「胃、神、根」三要,強調四時脈象變化與臟腑氣血盛衰之對應關係。書中詳述二十八脈形狀主病,於滑、澀、結、代等複雜脈象辨析尤為精當,對後世脈學發展頗多啟發。

《內經直指》於藏象學說別有創見,以五行生剋解說五臟互為母子之關係。特重脾胃為後天之本之論,主張「調中州以安四旁」,此說與李東垣《脾胃論》遙相呼應。另於經絡辨證方面,提出「經氣升降」說,闡明十二經脈氣血運行之動態平衡,對針灸療法治則確立具有指導意義。

翁氏臨證注重四診合參,雖長於脈診而不拘泥。其醫案記載多見以脈象變化預判病勢轉歸之例,如據弦脈轉緩知肝氣疏泄、見沉脈浮起斷邪氣外透等辨證思路,體現中醫學「司外揣內」之診法特色。書中記載以「脈證相反」為危候之說,尤見診斷功力之深。

在治則方面,承《內經》「治病求本」之旨,善用標本緩急之理。對於虛實夾雜之證,主張「攻補相兼」,創製多首融合補瀉之復方。用藥講究四氣五味之配比,重視藥物歸經與引經報使之功,反映明代醫家對藥性理論的深化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