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吹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吹妳
病名
吹妳為乳癰之早期證候,首見於《肘後救卒方》卷五。「妳」為「奶」之異體字,故吹妳又稱「吹乳」。此症多因產後哺乳不暢,乳汁蓄積所致,屬中醫外科常見病證。
病因病機
《太平聖惠方》卷八十一載:「夫產後吹妳者,因兒吮妳之次,兒忽自唾,鳴氣不通,乳不時泄,蓄積在內,結成腫,壅閉乳道,致使津液不通,腐結疼痛,名曰吹妳。」其病機主要為:
- 乳汁鬱滯:產後氣血未復,或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導致乳絡不通,乳汁排出不暢,積聚成塊。
- 外邪侵襲:風熱或火毒之邪乘虛入侵,與鬱滯之乳汁搏結,化熱腐肉,形成腫痛。
- 氣血瘀阻:乳汁蓄積日久,阻礙氣血運行,局部經絡壅滯,進一步加重腫痛。
臨床表現
吹妳初期可見乳房局部腫脹、疼痛,觸之有硬塊,皮色微紅或正常,乳汁排出不暢,或伴有發熱、惡寒等表證。若未及時治療,可發展為乳癰,症見腫塊增大、灼熱劇痛,甚則化膿潰破。
證型辨治
-
肝鬱氣滯型
- 主症:乳房脹痛,結塊明顯,情志抑鬱,胸脅脹滿。
- 治法:疏肝解鬱,通乳散結。
- 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配伍王不留行、路路通等通絡之品。
-
胃熱壅盛型
- 主症:乳房紅腫熱痛,口渴喜冷飲,便秘溲赤。
- 治法:清胃瀉火,解毒消腫。
- 方藥:瓜蔞牛蒡湯加減,佐以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
-
氣血瘀阻型
- 主症:腫塊堅硬,疼痛拒按,舌質紫暗。
- 治法:活血化瘀,散結止痛。
- 方藥:仙方活命飲加減,配合丹參、赤芍等活血藥。
外治法
- 針灸:取膻中、乳根、少澤等穴,以疏通乳絡。
- 推拿:輕揉乳房周圍,配合擠壓乳頭,促進乳汁排出。
- 敷貼:以金黃散或蒲公英搗爛外敷,清熱消腫。
古籍參考
除《太平聖惠方》外,《婦人大全良方》亦提及吹妳之治療,強調「宜早治之,遲則成癰」。其發展與乳癰密切相關,故證治可參見乳癰條。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