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偓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偓倫與松果之養生奧秘

一、偓倫之傳說源流
偓倫為帝堯時期傳奇人物,《列仙傳》等古籍載其隱居槐山,常採百藥,尤以松果為食。相傳偓倫曾以松果獻於堯帝,然堯政務繁忙未及服用,民間百姓得而食之,竟獲延年益壽之效。此傳說反映先秦時期已重視松類藥用,並將養生智慧託名於隱士。

二、松果在中醫之理論基礎
偓倫所食松果,即松科植物之種實,中醫稱「松子仁」或「海松子」,其性溫味甘,入肝、肺、大腸經,具滋陰潤燥、補氣充飢之效。歷代醫家如《本草綱目》記載:「松子,潤五臟,逐風痹,散水氣,潤大腸。」此與偓倫傳說中「服之長壽」相呼應,蓋因松子富含油脂,可潤腸通便,改善津虧腸燥;其脂溶性成分更能濡養五臟,符合中醫「補後天以養先天」之理念。

三、松果配伍與臨床應用

  1. 潤燥通便:松子仁配伍柏子仁、火麻仁,成「五仁丸」,治老人虛秘。
  2. 養血熄風:與當歸、生地同用,緩解血虛風燥之皮膚皸裂。
  3. 補肺止咳:配合杏仁、蜂蜜,改善肺燥乾咳。

四、道家養生與松文化
偓倫形象實融合道家「服食養生」思想。松樹耐寒長青,被視為「百木之長」,其果實、葉(松針)、樹脂(松香)皆可入藥。道士修仙常以松為食,如《千金方》載「松脂斂魂魄」,而松針酒亦為辟穀輔助之品。偓倫傳說隱含「藥食同源」智慧,體現「天人相應」之養生觀。

五、現代研究佐證
松子含亞油酸、鋅、維生素E等成分,可抗氧化、調節血脂,其「補虛」功效於營養學中得見端倪。然中醫強調「因人制宜」,松果雖益氣潤燥,但痰濕內盛者不宜單用,需辨證配伍。此亦暗合偓倫傳說中「堯未服而民服」之寓意——養生須契合個體體質。

附:古籍載錄
《莊子·內篇》言:「偓倫得之,以終其壽。」後世將偓倫與赤松子並稱,視為導引服食之代表人物,彰顯中醫「治未病」思想淵源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