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握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握法

握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屬按蹻範疇,指以單手或雙手握持患者肢體治療部位,施力時採用「一緊一松」的節律性動作,反覆操作。此法運用經絡理論氣血運行原理,透過對肢體的機械性刺激,達到疏導經氣、通利關節之效,尤適於四肢部位之調理。

操作特點

  1. 握持形式

    • 單手握法:以虎口及掌根為受力點,環握肢體(如腕、踝),拇指與餘四指協調施力。
    • 雙手握法:雙掌前後包覆肢體(如上臂、大腿),以均勻力道收放,加強作用深度。
  2. 力度與節奏
    施力須遵循「鬆緊交替」原則,緊握時以患者耐受為度,鬆握時稍保留接觸,使氣血得以緩衝。頻率宜穩定,約每息(一呼一吸)1-2次,符合中醫「調息導氣」之要領。

  3. 經絡應用
    握法多用於四肢陽經(如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循行區域,因肌肉豐厚,可透過握壓刺激經筋,促進氣血濡養。例如握拿前臂時,可配合曲池手三里等穴位,增強通經效果。

中醫機理

握法之效衍生自《黃帝內經》「按之則熱氣至」的觀點,其鬆緊變化能:

  • 行氣活血:通過加壓與釋放,模擬「脈搏」效應,推動局部氣血循環。
  • 柔筋利節:針對肢體痙攣或屈伸不利,鬆解筋絡黏滯,改善柔軟度。
  • 調和陰陽:陽經受握壓後,經氣外達,可平衡內外氣機,符合「從陽引陰」之治則。

臨床適用

古稱「握遞法」,常見於:

  • 痹證:風寒濕邪侵擾肢節,握法配合搖法以驅邪外散。
  • 勞損:長時間勞作致肌肉僵緊,握拿可鬆解攣急。
  • 痿證:氣血不榮筋脈時,輕握刺激以喚醒經氣,輔助痿弱復康。

握法雖屬基礎手法,然其結合「動靜相兼」之巧,於推拿體系中具樞紐地位,臨床運用時需據證調節握幅與頻次,方能契合「通則不痛」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