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烏風內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烏風內障,又稱烏風障症或烏風,為中醫眼科五風變內障之一,首載於《秘傳眼科龍木論》。此症臨床較為罕見,多因患者體質特殊或內傷積損而成,其病機與風痰上擾、陰虛火旺密切相關,症狀與綠風內障相似,然具獨特辨證特點。
病因病機
- 風痰阻絡:
素體痰濕壅盛,或肝風內動,風痰相搏,上壅目竅,致氣血鬱滯,瞳神失養。痰濁凝滯如煙霧蒙蔽,故見視物昏朦、瞳神混濁。 - 陰虛火炎:
肝腎陰虧,虛火上擾清竅,灼傷目絡,神水瘀阻而發病。此類患者多兼見口乾咽燥、五心煩熱等陰虛之象。
臨床表現
- 視覺異常:自覺眼前黑花飄舞,如飛蠅幻影,或似暮雨中之濃煙重霧,遮蔽視線。
- 瞳神變化:瞳神展縮失司,色呈昏濁灰暗,如油垢浮泛,與綠風內障之瞳神散大、色泛青綠有別。
- 頭目症狀:頭痛時作,但無眩暈感,與肝陽上亢之眩痛迥異。
- 病程特點:進展緩慢,初期易被忽視,待視力銳減時方覺病重。
證治分型
-
陰虛火旺證
- 主證:眼乾澀、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降火,清肝明目。
- 方藥:以知柏地黃湯為基礎,酌加石決明、青葙子以平肝;若虛火熾盛,可佐以地骨皮、白薇清透伏熱。
-
風痰上擾證
- 主證:胸悶嘔惡、舌苔白膩、脈弦滑。
- 治法:祛風化痰,開竅通絡。
- 方藥:白附子湯加減,常配伍僵蠶、半夏以化痰通絡;若兼肝鬱,可加柴胡、香附疏利氣機。
古籍佐證
《審視瑤函》提及:「烏風障症,瞳內昏如霧露中行」,強調其瞳神特徵;《眼科菁華錄》進一步指出,此症「非若綠風之暴」,提示其病程相對隱匿,治療需注重緩圖。
鑒別要點
需與綠風內障區分:二者雖同屬五風內障,然綠風多因情志鬱怒誘發,驟見瞳散色青、嘔吐劇痛;烏風則以痰濕或陰虛為本,漸進性視矇為主,痛而不眩,此為辨證關鍵。
此症治療貴在審因論治,風痰者當滌痰為先,陰虛者宜壯水制火,然總不離疏利目絡、調和氣血之大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