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吹花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吹花癬

吹花癬,又名桃花癬,是一種發生於顏面的糠疹。多發於春季,以婦女為多見。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風邪、濕熱、血虛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顏面出現片狀或斑塊狀糠疹,伴有瘙癢。治療上可外用三黃洗劑,或消風玉榮散外搽。

病因

吹花癬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 風邪:風邪侵襲肌膚,可導致皮膚發炎、瘙癢。
  • 濕熱:濕熱蘊結肌膚,可導致皮膚發炎、瘙癢。
  • 血虛:血虛不能濡養肌膚,可導致皮膚乾燥、瘙癢。

臨床表現

吹花癬多發於春季,以婦女為多見。其發病初期,顏面出現片狀或斑塊狀糠疹,伴有瘙癢。隨後,糠疹逐漸增多,範圍逐漸擴大,可累及整個顏面。皮疹呈淡紅色或褐色,表面覆蓋有糠狀鱗屑。嚴重者,可出現皮膚粗糙、脫屑、皸裂等。

診斷

吹花癬的診斷主要根據其臨床表現。根據皮疹的形態、分布、顏色等特點,可以做出初步診斷。必要時,可進行皮膚活檢,以明確診斷。

治療

吹花癬的治療以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為主。可選用以下中藥外用:

  • 三黃洗劑:黃連、黃芩、黃柏各10克,水煎取汁,加入適量甘油,外用洗患處。
  • 消風玉榮散:當歸、白芍、生地、丹皮、赤芍、川芎、防風、荊芥、薄荷、蟬蛻、蟬衣各10克,甘草5克,水煎取汁,外用塗患處。

此外,還可配合內服中藥,以增強療效。常用方劑有:

  • 清熱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白芷、連翹板藍根、金銀花、甘草各10克,水煎服。
  • 養血潤燥湯:當歸、白芍、生地、白朮、茯苓、甘草各10克,熟地、川芎、丹皮、赤芍各15克,水煎服。

預防

吹花癬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澡、勤換衣。
  • 避免接觸風寒、濕熱之邪。
  •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結語

吹花癬是一種發生於顏面的糠疹,多發於春季,以婦女為多見。其發病原因尚不清楚,可能與風邪、濕熱、血虛等因素有關。臨床表現為顏面出現片狀或斑塊狀糠疹,伴有瘙癢。治療上以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為主。可選用三黃洗劑、消風玉榮散等外用藥物,配合內服中藥,以增強療效。此外,還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接觸風寒、濕熱之邪,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以預防本病的發生。